【一】警惕惯性思维的陷阱
1、在处理日常工作任务时,按以往经验快速做出决策,结果却导致问题出现,这才意识到惯性思维在作祟;
2、原本以为熟悉的流程和方法能解决一切,却忽略了环境和条件的变化;
3、惯性思维常常让我们在面对新问题时,不假思索地沿用旧有的思路和方法;
4、在熟悉的情境中,我们习惯依赖过去的成功经验,而很少去思考这些经验是否依然适用;
5、这种惯性思维会阻碍我们发现新的解决方案,错过更好的机会;
6、当我们陷入惯性思维的陷阱,就会局限于自己的认知框架,难以接受新的观点和方法;
7、下一步行动:
(1)在面对问题时,先暂停片刻,主动审视问题的特殊性,避免盲目套用旧有模式;
(2)定期回顾自己的决策过程,分析其中哪些是基于惯性思维,哪些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3)培养多元化的思维方式,应刻意思考系统A与系统B的区别(在日常生活中很难时刻保持,但也应时时尝试);
【二】遗憾和不完美才是常态
1、越来越觉得,在日常的生活中,遗憾和不完美并非偶然的插曲,而是如影随形的常态;
2、回顾经历的教育,从小追求满分、高分、少犯错的习惯,会被灌输追求完美的观念,然而现实却常常给我们泼冷水;
3、那些不尽如人意和突发状况,都让我们明白,无论如何努力,都难以完全避免遗憾的发生;
4、可见并不是足够努力,就能达成目标。生活中充满了不确定性和不可控因素,这些遗憾和不完美,其实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5、也正是这些常态般的缺憾,使我们在挫折中不断成长,让我们更加懂得珍惜所拥有的;
6、下一步行动:
(1)学会接受遗憾和不完美,不再为那些无法改变的事情而过度懊恼和自责;
(2)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不如意,把它们看作是成长的机遇;
(3)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不过分苛求完美,注重过程中的收获和成长;
(4)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迎接挑战,盯住自己的内在状态,不要对外部有过多期待;
(5)举一反三:事是这样,人也是这样。人无完人才是常态,不要对人有太高的预期,保持磨合心理,减少改变对方的想法;
【三】压力下的情绪
1、团队协调时,经历过在身心疲惫下还要不停地决策,安排各种大大小小事务,那时能明显看到自己的不耐烦;
2、在好几次搬重物时,也看到其他好脾气人的不耐烦,似乎快力竭时都会无法克制情绪;
3、借鉴意志力的说法,当体力或某些精力被大量消耗后,如果无法得到补充,则无法做到注意力集中和自控,所以这也会让情绪失控;
4、内外部的压力都是一种消耗源,外部的体能透支、高强度作业,内部的恐惧感、焦虑,这些都在消耗自控力;
5、下一步行动:
(1)情绪是人们天生就存在的,在压力下被释放出来,这是很正常的事情,不要以此来看待是否情绪失控;
(2)如人要在事上练一样,压力下的情绪控制也是练习的机会;
(3)留意工作压力、人际关系、经济健康等情况,会造成自控力的消耗,这时极容易出现情绪失控;
(4)保持用“深呼吸、正念冥想、睡眠”三个工具缓解压力,以做到恢复对情绪的自控;
(5)还要留意其他隐性的压力源,比如疾病疼痛对意志力的消耗,也会造成士气低迷;
(6)在争执中的愤怒情绪,似乎是无助和逼迫等压力导致。尝试找到这类压力源,做到更好的自控;
【四】术业有专攻
1、“术业有专攻”出自韩愈的《师说》,意思是学问技艺各有专长;
2、现代社会这一理念愈发凸显其重要性,它表明每个人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深入钻研,就能取得卓越成就;
3、但这与日常的认知不同之处在于,它强调了专注于某一领域的深度发展,而不是追求广泛但不深入的涉猎;
4、在特定领域深入钻研(流程),收获专业成果(结果),而前提是明确自己在该领域的专业身份;
5、下一步行动:
(1)术业有专攻,这与多元化发展并不矛盾。留意多元只需要基础水平,而专攻的特长需要更深的钻研;
(2)确定自己在特定领域进行深挖,前提是明确自身的优势,让长板更长(长板理论);
(3)多元化思维的影响下,要避免盲目跟风跨领域发展;
(4)在自身专业根基未稳时,不要轻易涉足不熟悉的领域,以免分散精力,影响在专业领域的深耕;
(5)要定期对专业领域的学习和实践成果进行总结和反思,确保在专业道路上不断精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