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关系才是好的教育。家庭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家庭并不是“第二学校”,而是一家人共同成长与学习中心。人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时刻处于关系当中。我们应当在好的关系中、在家庭教育这场终身游戏中静待花开。
【案例一】
16岁男孩,在自己的房子里连续玩了5年电游。送到昆明丑小鸭中学时,我们发现孩子的手指开始变形,脚趾已经溃烂,说话口齿不清,变成一个不洗澡、不穿衣服、甚至拉了屎不擦屁股的“野生动物”。男孩曾经是小学的学霸。5年前父母离婚,原生家庭解体。一所中学接收了男孩,首先是同学帮他洗澡,班主任给他处理伤口,校长陪他看蚂蚁。慢慢地,发现男孩的声音特别浑厚,学校安排他做了播音员。男孩恢复了正常的交往,断掉了电子游戏。初中毕业后进入5年制大专。
【案例二】
15岁男孩,初二时突然父母生意失败,父亲车祸重伤,学习一落千丈。因为不能接受家庭与自己的突变,开始酗酒、逃学,进而结交社会闲散人员,最后离家出走。送到丑小鸭中学读书一年,重构了关系,学习状态恢复到以前,后来考入重点高中,三年后上了一本线。
这两个“问题学生”,其实本身没有问题,是他们遇到了问题而不能解决。于是,原有的关系解体。
人,是关系的动物。社会,是关系的产物。
一种原有的关系解体,自然就会有一种新的关系构建。
电游上瘾,就是这样发生的:一种现实关系的解体,一种虚拟关系的构建。如何帮助电游上瘾的孩子呢?解构虚拟的电游关系,建构新的现实关系。
孩子遇到问题不能解决,最后都会表现为“学习问题”:成绩下降,不完成作业,逃学,离家出走......
案例2中的孩子,首先是原有的家庭关系、人际关系解体。因为人的安全感、获得感的需求,另一种与“不三不四的朋友”的一种保护关系、依赖关系自然构建。
青春期孩子遇到的问题,比如厌学、早恋、焦虑、恐惧、冷漠,甚至轻生,等等,其本质是一种旧的关系逐渐解体一种新的关系自然构建。
“学习问题”就是关系问题。
学习的本质,就是一种关系的构建。
要让孩子重新回到学生状态,说教、批评、责备都没有用。唯一有效的是帮助孩子构建新的人际关系。
在一个适合的环境中,人际关系就自然构建了。
(作者 詹大年 昆明丑小鸭中学校长 )
在云南昆明一所有特殊的学校-一-丑小鸭中学。专门招收不适应传统教育、不想上学的边缘孩子。詹大年校长认为,这类孩子的问题,根源在于不恰当的家庭教育而非孩子本身。家庭教育的不足使得他们难以应对困难。当困难不断累积,就会外化为逃学、逆反等问题。实质是家庭教育和亲子关系出现了问题。
家庭的教育功能
家庭承担不同的功能,包括生育下一代的功能,从事生产劳动的功能、生活功能,养育孩子的功能、赡养老人的功能、休闲娱乐以及教育功能。
家庭教育的目标是过一种幸福完整的生活,不是手段和目标。生活是教育的本质,现在无论学校和家庭都把教育搞成文化课学习,以分数评价孩子所以说,问题孩子是由问题教育造成的。关键问题是老师和家长不能从孩子的身上看到自身的教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