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点起床读书。第353篇《关于执念》。看到过这样一句话:“世界上最大的监狱,就是人的内心。走不出自己的执念,到哪里都是囚徒。”
前些年看过一篇报道,一位立志要考公的学子,连续8年辗转各地参加公考,毫无例外都名落孙山。记者问他最后的打算时,他目光坚定地回答:“以后继续考,考到不能考为止”。这种毅然决然,听起来反而让人心里五味杂陈。
8年的时间,匆匆度过的时候就像一杯开水,沿着喉咙抵达全身各处,一瞬间的纵享丝滑之后,就不知所踪。但如果有了参照物,比如孩子的话,就会发现这是一段相当了不起的过程。它可以让一个生命从孕育,到萌生,然后穿着白衬衣蹦蹦跳跳来到你的面前,叫一声“爸爸”“妈妈”,多么神奇。
当然,执念有好的一面。我们称之为“坚毅”“坚定”,为了一个目标,横下一条心,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这也是很多人能够“成事”的原因所在。就像每天都比昨天的自己好一点点,看起来比较简单,做起来当真不容易。抛开其他因素,到底有没有变得更好就是一个见仁见智的事情。
比如,那个天天忙着考试,又屡试不第的人,对他来说,也许每天都是进步,但是对家庭来说,可能就是负担。再比如,持之以恒的读书,有些人确实能够读到人生旷达、胸襟伟岸,而另一些人却读成了孤注一掷,声嘶力竭,同样的典籍,在不同人的眼睛里摄入,最后就被加工成了不一样的东西,最后又成为了截然不同的“动力”,也很匪夷所思。
所以,执念是一把“双刃剑”,它能帮你无视冷眼嘲笑,沿着既定轨道前行,也能让你目不斜视,变成一心想要回本的“赌徒”。关键就看“执念”放在哪里。
我们应该坚持什么执念?第一是原则和价值观,这是立身之本;第二是长期目标和理想,这是人生愿景;第三是自我迭代与学习,这是回归本质。
我们应该放弃什么执念?第一是过时的观念和经验,这是故步自封;第二是无效的努力与策略,这是冥顽不灵;第三是他人的评价和认同,这是舍本逐末。
与君共勉之。
欢迎点赞转发,一起抱团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