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百家号:南嘉疏影。
说起隐居,大家最先想到的,大多是陶渊明笔下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纳兰的心中,也住着一个隐居梦。很早他就醉心于自然,皇家侍卫的头衔,固然光鲜亮丽,但“金殿寒鸦,玉阶青草,就中冷暖和谁道”,壮志难酬,他只好寄情于别处。
深情如他,喜欢什么,就会执着的去追求。
于爱情,他如此。
于理想生活,他更是如此。
经过好友张见阳的山居,纳兰随口一吟,写下这首菩萨蛮,词中字字都是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菩萨蛮
车尘马迹纷如织,羡君筑处真幽僻。柿叶一林红,萧萧四面风。
功名应看镜,明月秋河影。安得此山间,与君高卧闲。
“安得此山间,与君高卧闲”,对纳兰来说,是个太美好的梦,家世累累,难以实现。
于是,他便在自家宅邸里,盖起了“渌水亭”,没错,这就是他笔下的“三间茅屋”!
在纳兰的词作中,经常可以看到他对渌水亭的浓情表白。
你是否和我一样,会生出这样的疑惑:一个富家公子,坐拥北京什刹海的豪宅,居然在其中盖起了茅屋?这可是非常博眼球、赚流量的新闻啊!
他是附庸风雅,还是真心热爱?
我曾一度很怀疑,但是读了他好些关于渌水亭的词,便理解了。他明知道很多人会疑惑,会议论,依然“伴茅屋于豪宅内”,这本身就需要勇气。
而纳兰是个个性含蓄之人,有这种勇气,背后该是对隐居生活多浓的向往啊?
这个早晨,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份热爱吧。
满江红·茅屋新成,却赋
问我何心?却构此、三楹茅屋。可学得、海鸥无事,闲飞闲宿。
百感都随流水去,一身还被浮名束。误东风、迟日杏花天,红牙曲。
尘土梦,蕉中鹿。翻覆手,看棋局。且耽闲殢(tì)酒,消他薄福。
雪后谁遮檐角翠,雨余好种墙阴绿。有些些、欲说向寒宵,西窗烛。
这首词中要读懂,需要理解几处典故。
“海鸥无事”,有用典。
《列子·黄帝》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人喜欢每天到海边陪海鸥玩,其父见状便让他索性把海鸥抓回去,他同意,第二天来到海边准备行动,海鸥像有灵性,远远的躲着他。
纳兰如海鸥,热爱着自由自在,所以对桎梏枷锁,极为敏感。
“迟日”语出《诗经·幽风·七月》“春日迟迟”,指的是春天。
“红牙曲”指的是和着红牙板的拍击而哼唱的曲子。
“尘土梦,蕉中鹿。翻覆手,看棋局”有两个典故,都是想表达世事如梦,真假难辨,所谓“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啊。
这是渌水亭建好不久,纳兰心情激动,便写下了这首词,说明自己的心迹,描述自己在亭子里的怡然自得。
要说正面详细的描写“茅屋生活”,还要看这一首鹧鸪天。
小构园林寂不哗,疏篱曲径仿山家。昼长吟罢《风流子》,忽听楸枰响碧纱。
添竹石,伴烟霞。拟凭樽酒慰年华。休嗟髀里今生肉,努力春来自种花。
这首词,我最爱的是下片第一句。
“添竹石,伴烟霞。拟凭樽酒慰年华”。
我在我心爱的亭子周围,添加一些竹子和石头,这样就更有自然风韵啦,我就坐在这片自然里,与烟霞为伴,可以随心举起酒杯,一杯敬梦想,一杯敬年华。
就这样,醉过春夏,又坐过秋冬。
秋千索·渌水亭春望
垆边唤酒双鬟亚,春已到卖花帘下。一道香尘碎绿苹,看白袷(jiá)亲调马。
烟丝宛宛愁萦挂,剩几笔晚晴图画。半枕芙蕖压浪眠,教费尽莺儿话。
春日,在渌水亭,放眼望出去,纳兰看到了什么?心情如何?他在做什么?
他看到了酒垆边,婢女正在买酒;他看到了帘子下姑娘正在卖花;他看到了有人在训马,马儿撒欢儿,踏起了尘土,就像细碎的绿色浮萍。
心情如此畅快慵懒。
他哪里也不想去,就枕着荷花,压着细浪,和风而眠,耳旁莺歌恰恰,也不理它。
我想,要不是真心热爱,是看不到这些细节的,写出来的词,是不可能经得起琢磨的,但是这些作品,真的越读越爱!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纳兰,能安住在金殿玉阶里,静看风月,大多是靠忍,但是在渌水亭中待着的那些时光,或与友三两杯,笑谈风雅,或独自静处,看花开花落,看云卷云舒,才是他真正活着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