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国各地中考改革政策的发布,改进中考测试内容和方法、体育分数权重加重已是共识。但在中学阶段,很多学生面临学业压力和体育运动的取舍,在时间和精力上有时很难做到平衡。这也让很多家长和学生认识到从小培养运动习惯和运动素养的重要性。专家表示,培养孩子的运动习惯和运动爱好应该趁早,最好从幼儿阶段就开始。
曾经一提到童年,记忆里都是捉迷藏、跳皮筋、打沙包的场景,每天都要和小伙伴玩到天黑才回家。
而如今孩子们的童年里好像只有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本该是最爱跑跳的年纪却每天“宅”在家,很多家长都在头疼怎么才能让孩子热爱运动呢?
其实,很多家长是想让孩子去运动的,只不过因为某种因素(学习压力、兴趣等)而阻碍了他们运动的积极性。
如何提高孩子运动的积极性,成了家长们所关心的问题。在这里欢妈给大家几条建议。
1.与孩子一起运动
当大家说起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益处,多数家长都可以说出通过与小朋友之间的交流可以提高孩子的沟通能力;通过游戏和比赛培养孩子的团队意识、规则意识;通过失败时教会他们运动场上不只有成功,还要学会坚持和努力……更重要的是,通过尝试不同的运动项目和游戏,可以很好地帮助孩子从小养成运动习惯,提高身体素质,但是作为家长却没有以身作则,养成运动的好习惯。
对于孩子来说,家长的陪伴却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家长能成为孩子运动过程中的“玩伴”,以自己为榜样,这样会更容易促使孩子们对运动产生积极的兴趣和动力,除了鼓励,激发孩子们对兴趣的一个方法就是向他们展示自己对运动的热爱。
2.把运动当游戏
请把运动当成是一场游戏,要尊重幼儿身体素养的意愿、动机和自信,不要让孩子感觉运动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强行地灌输只会让孩子产生抵触的心理,寓教于乐才是运动的源动力。
做到以游戏为主,激发和维持幼儿的运动兴趣。应该要积极引导幼儿将体育活动融入日常生活,养成锻炼习惯,使体育活动成为衣、食、住、行之后第五大生活内容。
在国外,不少幼儿园和小学都有给孩子们创设马拉松运动游戏。日本东京的某幼儿园里,就举办了“冬季马拉松”。孩子们绕着幼儿园的小操场跑一周,就可以在中间的桌子上盖一个印章。跑慢50圈,马拉松卡片盖满小印章以后,就可以到老师那里得到一个大的“特别印章”,并且得到下一张“马拉松卡片”。
在幼儿或少年时期所体验过的一些事情,长大以后也会留下深刻的记忆。小的时候在运动中,如果有很枯燥的记忆的话,在成人以后可能就会有一个自己不喜欢运动的潜意识。
让孩子产生“运动是件快乐的事情”等等类似的积极正面的印象和情绪,是幼儿期的运动游戏一个很重要的目标。
3.及时赞美和鼓励
“及时给孩子反馈非常重要,不吝啬对他们的夸奖是让他们爱上运动的关键。”
如果你想让孩子开始运动,那你表现出的支持态度是至关重要的,鼓励和赞美孩子使他们树立了信心,并能够让他们在运动中体验到快乐,如果孩子能从运动这件事中获得快乐和成就感,那么孩子就会很愿意再一次参与其中。
对不擅长运动、没有信心的孩子,严厉的斥责只会让孩子失去信心。积极赞扬孩子微小的进步,是孩子一点一滴变化的开始。
4.让孩子参与一场比赛
让孩子参与比赛的方法有两种,一是让孩子观摩其他人比赛,二是让孩子置身其中参加一场比赛。
把孩子带到比赛现场,让他在赛道上为运动选手们加油,即使他没有在赛道上奔跑,也会因为受到气氛的感染而对运动开始产生兴趣。
当然,最直接的方式自然是给孩子报一场有趣的运动比赛,在比赛中,他可以尽情地玩起来,结识更多的小伙伴,享受比赛的乐趣,感受运动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