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需严守平仄格律的古体诗,真的比格律诗更容易创作吗?

古体诗真的比律诗好作吗?

古体诗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主要指唐代以前那些不拘句数、不求对仗,也不大讲平仄,用韵较为自由的诗。 近体诗又称律诗,有格,有律,讲究颇多。许多人学不来,又喜欢写,于是就按五言、七言的形式写。因为不讲对仗,不顾平仄,感觉很容易,写完之后,就自称写的是古体诗。 古体诗真的比律诗好写吗?

以上是问题,以下是回答。


我以前回答过从近体诗还是古体诗入手学习古诗词创作的问题。

当时我给的答案是写古体诗确实比格律诗要容易。对于一个古诗词的生手来说,由于长期被那些新派、自由派所渲染的“格律禁锢表达”的口号所恐吓,很多人对平仄格律望而生畏。

对一个自己都感觉害怕的东西,自然就学不好,而学不好就写不好,那么不讲究平仄格律的古体诗,不需要考虑平仄关系(相对、相粘、相替)、对仗、押平水韵、一韵到底这些繁杂的规则,创作起来当然就要轻松得多了。

在一个没入门的古诗词爱好者眼里,我们甚至可以这样介绍:“古体诗就是文言文版的现代诗。”除了押韵之外,和格律诗比起来是非常自由的,甚至押韵也和现代诗一样,可以平仄通押,可以转韵,相当随意。

但这只是为了吸引诗歌爱好者进入古诗词体系的一个手段。也就是说,说它容易,是为了引人入彀,让他们以为简单,从而没有压力地真正爱上古诗词,才能沉下心来进行学习。

就像驾校教练忽悠你报名的时候,告诉你“包教包会,一次准过”,这是相对于没入门的小白说的。实际上你去了之后,发现三年没考过的大有人在。

其实要写好古体诗比格律诗难得多。

为什么?还是那个理由,古体诗类似于文言文版的现代诗。

现代诗有好的吗?当然有。当代诗有好的吗?这个就……

为什么普遍认为当代诗没有好诗?因为没有规则。随心所欲地创作诗歌,你就无法让读者从既定角度来对你的作品进行欣赏。你明明是歌颂自由,他读起来可能觉得你卖国求荣,你明明是衷心歌颂,他读起来可能觉得你是在跪舔。

这种没有规则、没有限制的纯粹感情发送在读者和作者之中会因为个人感情、阅历、知识、素质不同而“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你写得太明白,就不是诗,你写得复杂了,理解各有不同,就有些人喜欢,有些人厌恶,从而无法对一首诗歌作品做出全面、客观的判断。

而格律诗不同。

格律诗必须严格遵守平仄格律,那么对一首格律诗的判定就有法可依。一首格律诗的好坏肯定和意境有关,但是绝非判断一首格律诗的全部依据。我们对作者的喜好、对事情的喜好、对这首诗所反映的感情的喜好,都不能越俎代庖,取代格律诗的原则标准。

比如说天下第一坏名声的宫廷诗人宋之问,阿谀奉承、卖友求荣,人品极差,甚至有谋杀侄儿刘希夷的嫌疑。这种在人格上被定性的诗人,写他的名字可能都会让有道德洁癖的君子觉得恶心。但是你无法否认他在格律上的贡献,你无法说他的《渡汉江》不是一首内容、形式上都极好的,甚至可以作为标榜的最上乘格律五绝: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平仄格律知识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诗歌评定系统,要比现代诗、古体诗纯靠感情来判断好坏简单客观得多。

在格律诗的评判系统中,作品与人品虽然不能分离,但是相对独立。同理,评判标准如此,创作标准也是如此。我们在使用格律进行近体诗创作的时候,因为有了规则,虽然是限制,但是也是引导。

规则是什么?它就是我们开车上路时的红绿灯,所有的人都会遵守“红灯停,绿灯行”,各行其道。按照规则,我们虽然不能浪里个浪,但是总能平安到达目的地。

写近体诗也是如此,我们虽然不能随心所欲,但是我们总能在不出语病的情况下完成一首格律诗,而至于格律诗的意境,则在于个人水平——你在红绿灯下开的是电动车,还是兰博基尼,不也是在于你的财富水平么?

古体诗和现代诗的行走就是在没有规则的荒漠中。你固然可以横冲直撞,但是很容易就翻到沟里、遇到泥石流、遇上沙尘暴,最后变成一堆垃圾。

要写出好的古体诗,就要在没有规则的、没有GPS的险恶环境之下,凭着自己的实力,躲开那些音律灾难,才能安全到达。而对于高手来说,这些灾难的发生地点、来袭时间早已烂熟于胸,所以不但可以平安到达,还可以眉飞色舞,浪漫恣肆——李白就是这种人。

更多的人将这些灾难标注出来,画出路线,就又形成了新的规则,这也是格律产生的过程。

写格律诗,是按照前人的经验去完成作品,当然容易。你对前人总结的规则不理解,就会觉得禁锢了你的思维——谁愿意等红灯啊?——可是你不能像高手一样对灾难了如指掌,贸贸然就打破规则,就会死得很难看。所以大多数人写的所谓“古风”其实只不过是辞藻堆砌的垃圾而已。

想写好古体诗,学习了解透彻近体诗的格律才算起步。

而这个时候,你的近体诗创作已经合格了,至于写得好不好,与难度没关系,那是灵感的问题。

所以还是那句话,古体诗好写,但是要写好,比近体诗难太多。

千万别只看“古体诗好写”这几个字,古风也不是垃圾筐,不合规则的就往里面扔。

再针对题主的这几句话说说:

许多人学不来,又喜欢写,于是就按五言、七言的形式写。因为不讲对仗,不顾平仄,感觉很容易,写完之后,就自称写的是古体诗。

这种人太多了。但是你不能认为这种投机取巧的方法有问题,因为格律诗和古风的划分标准确实就是如此。这本来就是诗歌发展中的固有现象,只不过这种滥竽充数的行为,作品本身的质量自然也高不到哪里去。

而历史上的古体诗、近体诗,我们今天能看到的可能不足万一。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垃圾都被自动淘汰了。远的不说,我们现在还能记得前年最流行的现代古风歌词吗?时间和记忆是最残酷的审判者,没有艺术特色,不能长久生存的作品消失得会非常快。

这种伪古风是首当其冲的抽水马桶填充物,他自称写的古体诗,有什么关系呢?他就算不合格律,硬要说自己的是格律诗,你也拿他没办法呀——而且反正是垃圾,除了让你觉得难受之外,没有任何存在的意义。

遇到这种人和作品,自己不难受不就行了——因为垃圾作品反正命不长。

我们能负责的只有自己。

关于古体诗,最后说一句。

古体诗又称“古风”,除了形式上的长短、散句并用之外,古风的特性在于“古”。古风必须是古朴、质朴甚至直白的那种语言风格。

为什么古体诗难写?最主要就是这种“古”意难以再现。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5,133评论 6 49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682评论 3 390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0,784评论 0 350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508评论 1 28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603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607评论 1 293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604评论 3 41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359评论 0 270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805评论 1 30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121评论 2 33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280评论 1 344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959评论 5 339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588评论 3 32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206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442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193评论 2 367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144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