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元和年间,有一位名叫柳毅的读书人,应举落第,满怀愁绪地扛着行李回家。这天傍晚,他走到泾阳城边,见前方有一座大庙,庙门敞开着,里面香烟缭绕,灯烛辉煌。柳毅信步走进庙里,只见一位道士正在殿前讲经,众道士围坐听讲,听得津津有味。柳毅在一旁伫立多时,道士们视而不见,似乎柳毅是空气一般。柳毅心想,这些道士大概修炼到了“眼中有景道不成,身外无物心自空”的境界,便不去惊动他们,转身走出大殿,向庙门走去。
柳毅刚刚走出庙门,猛听得一阵狂风呼啸,天空中顿时彤云密布,电闪雷鸣,大雨倾盆而下。柳毅慌忙退回庙内,站在廊下避雨。这时,从大殿里走出一位道姑,柳毅仔细一看,但见这位道姑容貌美丽,仪态万方,心中暗暗称奇。道姑走到柳毅面前,向他施了一礼,然后说道:“君子,冒昧打扰,请不要见怪。请问君子尊姓大名,家住何处?”柳毅一一作了回答。道姑说:“小娘子龙女,家父为洞庭君。前几日,小娘子受丈夫泾川君的虐待,被赶到荒郊野外牧羊。恰好君子从那儿路过,恳请君子为小娘子传递一封家书,救我出苦海。不知君子肯不肯答应?”柳毅听罢,心中不禁暗暗叫苦:我一个落第书生,与洞庭君素昧平生,此去万一受阻,岂不是自讨没趣!但又想,龙女这般模样,落在那等莽夫手中,确实是花落入粪坑,白璧遭玷污。我柳毅仗义人间,怎能袖手旁观!想到此,柳毅慨然应允。龙女大喜,从袖中取出一封信,交给柳毅,然后叩首致谢。柳毅接过信,放入行囊,辞别龙女,离开古庙,冒雨上路了。
一路上,柳毅饥餐渴饮,夜宿晓行,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来到洞庭湖畔。他寻到洞庭君的宫殿,把信呈上。洞庭君拆开信一看,不禁勃然大怒:“这个逆子,竟敢如此胡作非为!我非杀了他不可!”说罢,立即传旨水府,发兵三千,前往泾川捉拿泾川君。
泾川君得知消息,知道事态严重,连忙央求龙女写信给洞庭君,请求饶恕。龙女写道:“阿父,听说泾川有罪,将要遭到天诛,女儿十分恐惧。如果阿父赦免泾川的罪过,让女儿回到洞庭,那么,女儿与泾川终身侍奉阿父,不敢有二心。”洞庭君接到信,怒气稍平,便对柳毅说:“泾川小子既然回心转意,吾女又有书信恳求,我就饶了他这次吧。”说罢,即命水府撤兵。
洞庭君设宴款待柳毅,席间把女儿许配给他。柳毅辞谢道:“小娘子虽然有婚姻不幸之事,然而她的芳名远播,她的美德可昭日月,我柳毅虽然落第,也是书香门第之后,怎敢高攀!”洞庭君说:“君子不必过谦。吾女已遭不幸,蒙君子仗义传书,使她免遭杀身之祸,恩德非小。今君子又不嫌弃吾女,愿结秦晋之好,这真是天作之合。君子如果坚辞,那就是不义了。”柳毅不便再推辞,便与龙女拜堂成亲。
结婚之后,柳毅与龙女恩恩爱爱,相敬如宾。洞庭君十分看重柳毅,让他与龙女一起主持水府内外事务。从此,柳毅在洞庭湖畔住了下来。
有一天,柳毅陪龙女到水府外游览,忽然见到一个牧羊女,面貌与龙女十分相似,只是形容憔悴,衣衫褴褛,看上去好像一个乞丐。柳毅心中十分诧异,便问龙女:“小娘子,那位牧羊女是谁?面貌与你十分相似,莫非是你的亲戚?”龙女一看,顿时泪流满面,伤心地说:“她正是我的嫂子,也就是泾川君的前妻。她与我同年同月同日生,长得一模一样,因此人们难以分辨。想当初,我们二人同时出嫁,不料她嫁到泾川,却遭此不幸。她被泾川君赶出家门,靠牧羊为生,终日风吹日晒,忍饥挨饿,因此成了这般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