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的写作,是应我姐眉尾旋的邀请,参加鱼老师99关小打卡,没有什么想法,心里只想着既然参加了,就不能半途而废,一鼓作气干到底,并且还要全力以赴干好它。
把每篇文章,当做一幅真正的作品来对待,虽然我不是艺术家,却在那段时间,真正体验到,艺术家才有的精雕细琢经历,每天醉心于打磨作品,进入一种忘我境界,很难得有了心流体验。
那是我从小到大都未曾经历过的,最紧张、刺激的角逐竞赛,不是和别人,而是自己,不需要他人督促和提醒,把每日写作养成一种习惯,也感受到自律带来的好处。
没想到写作也能让人上瘾,一日断更,心里就像猫抓一样,寝食难安,只有静心写上一篇,不论长短这才安心,理由不它,只为对自己有个交待。
把写作真正放在心上,当你心甘情愿去做这件事时,内心没有逼迫,少了挣扎,心思单一,能量就更容易聚焦,每天要琢磨怎么做好这件事,而不是纠结做不做。
写作给我带来哪些好处呢?
1.养成读书学习的习惯
我从小喜欢读书,但都和学习无关,尽是言情侦破小说,看了很多,自己却写不出来。因为那时关注点在剧情、人物形象、男女婚恋等情感剧上。
开始写作后,所看的书变成工具方法类,想写出满意作品,就要看跟写作内容有关的书和文章,老师出的题目多和写作、成长有关,于是每天看的书目,都围绕如何写作展开。
因为不读书学习,就没有好内容去写,更不懂怎么写出有价值的文章。
正所谓:输出倒逼输入。
读书学习,也需要懂选择和判断,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目去读,否则瞎耽误功夫。
2.养成思考的习惯
读书时,开始关注一篇文章的结构,关注作者是怎么写开头、过程和结尾;思考这样写得好处,为什么不那样写,和那样写得坏处;作者在构思这篇文章时,他的思维逻辑是什么,为什么这样安排写作顺序,是为了突显哪些内容;文章的主题是什么,作者都围绕主题,从哪几方面展开话题;如果是我来写这篇文章,我会怎么写。
写文章就是不断思考的过程。
3.养成行动的习惯
每天拿到题目,最重要的是行动,除了查找有关资料,酝酿一篇文章,就是思考怎么下笔写。
有了主题方向,当信息收集的差不多时,就开始把它写出来,先完成再完美。
思考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行动,把思考的内容组织成语言表达出来。不要光想不写,更不要有“等我……了以后,再……”这样的想法。
思考和行动同等重要,没有先后顺序,想到的同时就要做,边思考边行动。
总结:
读书学习的人,有内容输出;有思考力的人,能把事做好;有行动力的人,能把事做成;思考和行动并存的人,能把事做大做久。
读书、思考、行动,是写作人应有的习惯,要把写作这件事做好、做持久,离不开这几个关键词。
写作是人人都需要的能力,越早行动越好,让我们一起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