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学习心得二十七

      今日继续学习《黄省曾录》。

图片发自简书App

        治理天下是儒家的目标,儒家是入世的;而佛教既是入世的,更是出世的,佛教的最高目标是治理众生的心灵,使众生都能了生脱死,超出六道轮回,进入一个超时空的最理想的世界。 治理天下必然导致争夺天下,物欲之争又必然导致人心的败坏。儒家是企图以“仁”来教化人心,再依靠被教化的君子、圣人去治理天下,这就是“六道轮回”,恶性循环;而佛教则是用简便的教法引导人们舍弃物欲,最终进入一个无物欲的理想世界,这就是跳出了“六道轮回”,进入一个新的生命循环系统。所以,管理者要学习儒家思想,以寻求治国之道,而普通人,则要学习佛教,已能无欲不争,安分守己!

图片发自简书App

      阳明先生强调要把戒慎恐惧作为学问的大要,认为通过它,就可以不使人欲蒙蔽天理良知,使“人与道凝”,融为一体。因此戒慎恐惧也是实现人、道合一的关键,又是真学问的标志。他还认为,以戒慎恐惧为致良知的功夫,与“修已以敬”均同属于“内心省察”的修养方法,具有相同的性质,能够保持良知本体不受私欲诱惑 而昏蔽。良知原本是精精明明、晶莹透彻的,保养良知的人,便有自知之明,安能明察自己的命运。认识自己的人,不埋怨别人;认识命运的人,不埋怨上天。事事不怨天尤人,全在“克己”上下功夫,这就是“圣人”的生知安行。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佛教也十分重视心的修养,但是它不能用来治理天下,这是怎么回事呢?”先生说:“我们儒家修养心性,未尝离开过事物,只...
    天大平安阅读 5,830评论 0 0
  • 来源: IT经理网链接:www.ctocio.com/hotnews/15919.html 机器学习无疑是当前数据...
    流川枫AI阅读 7,765评论 4 64
  • 在福州读师范期间,最快乐的事莫过于有泡在那小小的图书馆,有时候可以一呆就是一个下午,或者,一个人,携着一...
    李燕萍阅读 5,736评论 5 11
  • 今天最值得感赏的是我告诉自己这几天就让儿子尽情地玩手机吧!我跟他说:“阳阳,追剧也好,玩游戏也好!这几天就让你尽情...
    旦子阅读 923评论 0 3
  • 俗话说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我们有时候看到别人的成功感觉对方很容易很轻松,殊不知很多都是他努力付出刻意练习的结果...
    石话石说简书阅读 1,800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