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尼博赞在《启动大脑》一书中说道,有一个平时成绩C级的英国高中生爱德华在1982年阅读本书后,把过去高中两年的书籍每一科都绘制成思维导图,复习时只看思维导图。半年后参加剑桥大学的入学考试,成绩揭晓后:地理第一、地理奖学金论文第一名、商业研究第一名,引起相当大的震撼。
可见,如果能学会一门行之有效的归纳总结方法,就能大幅度的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而思维导图就是一项能提炼关键点,理清思维逻辑,提高学习能力的技能。
1.
胡雅茹的这本《我的第一本思维导图入门书》,从记忆和沟通的基本原理入手,介绍了思维导图的几大类型,和具体的绘制方法,简单到只是需要一只笔和一张纸,就能让你的阅读速度提高三倍。
根据胡雅茹的《我的第一本思维导图入门书》中所说,思维导图可分为从无到有的创造型,从有到有的整理型,从有到无的提示型,从无到无的沟通型。
2.
从无到有的创造型,适合于新品开发、脑力激荡和目标的设定,由天马行空的创意开始,不去一味思考想法的质量,而是追求想法的数量,列出所有可以想到的点子和想法。
第二阶段把点子做分类,这时大脑的联想能力发挥作用,把相同的点子归纳到一起,并添加想到的新点子。
第三阶段再运用逻辑力分析这些想法的重要性,收敛我们的想法。
第四阶段再一一分析每个点子的可行性,通过5W2H(who,what,when,where,why,how,howmuch)来做脑力激荡。
3.
从有到有的整理型,适合于日程表的规划和读书笔记。
日程表的规划可以用一条脉络代表一天,然后每天所做的内容就是主脉络的子脉络,通过图的方式更能体现每天的内容是不是安排的恰当,没有过多或过少。
而列于脉络上的事情必定是重要而非紧急的事,如果是重要且紧急,根本没有列上去的必要,应该转身就做掉。
在读书笔记的思维导图中,介绍了一种阅读方法“SQ3R”,这套方法是由美国教授罗宾逊提出的,并在美国高中广泛使用。
“SQ3R”分别代表纵览、发问、阅读、背诵、复习。
在阅读一本书时,要阅读前言后记,同时不错过每个目录大纲。严格意义来说,纵览不是真正的阅读,而是让你在阅读之前对这本书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让你快速找出关键词,以评估这本书对你的价值。
《如何阅读一本书?》作者莫提默认为,“阅读的基础在于读者要提出问题,并在阅读过程中尝试回答。”所以“SQ3R”法的第二个环节是发问,读者必须能够回答4个问题,才算是真正“读完”一本书。
1、整体来说,这本书到底在谈什么啊?
2、详细的内容是什么?他是如何表达的?
3、这本书的论点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
4、这本书与你有什么关系?
在阅读的环节中,运用思维导图来找准每个章节的段落句和关键词。背诵的环节,归纳相同的关键词,并在回忆的过程中会有新的想法出现,及时添加。复习的环节,整理所有的脉络,形成完整的导图。
4.
从有到无的提示型思维导图,适合演讲提示和作文大纲。从无到无的沟通型,适合会议简报等方面,
画思维导图也和思考一样,慢慢来反而比较快,多阅读多练习多总结,它就会变成你写作过程中的利器,
毕竟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下图是我根据这本《我的第一本思维导图入门书》画的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