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美术心理辅导
导入
美国艺术治疗协会(American Art Therapy Association)认为:美术心理辅导是运用美术媒介、形象、创造性美术活动和创作者对作品的反应,来呈现个体的发展、能力、人格、兴趣、关注和冲突的一项服务性活动。美术心理辅导实践以人类发展和心理的理论知识为基础,以包括教育、心理动力、认知、人际和其它的心理辅导途径在内的评估和心理辅导为辅助,解决情绪冲突、提升自我意识、提高社交技巧、管理行为、解决问题和减少焦虑,辅助现实取向,提高自尊水平。
艺术是我们内心世界的非言语的表达,是我们生活本身的语言。美术心理辅导是通过视觉媒体让学生感觉到自己感中复杂而模糊的部分(压抑、丧失、歪曲的部分),通过美术的特性(象征性)帮助人们感受并把握自身、认知和解决问题并使其产生变化,从而起到导向的作用。
美术心理辅导是大众化的心理辅导方法,无论男女老少都适用。对于不善于用言语表达自己想法的、消极内向的、有语言障碍的或者语发展不足的学生,更加简便易用。
美术教育和美术心理辅导都是以美术为基础的方法,不同的是前者以教育大纲为基础,是从美学上表现出理论、实际和创意性的项目,重视技法和结果;后者通过多种内容的美术项目来表现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问题,几十分重视这个过程,焦点放在与辅导对象的关系上。美术心理辅导时的美术活动应该是自由奔放、随心所欲的,应该是原原本本的、率真直接的感情表露行为。
通过美术心理辅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青少年解决情绪问题、行为问题、认知偏差等,缓解因学习量过大、考试成绩和学习程度不成正比、被和周围人比较、周围人的负面评价等造成的过大压力。除此之外,还可以帮助学生发展健康的人格,培养积极的应对方式,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创造力。
美术心理辅导任务不同,具体活动形式会有所差异。团体美术心理辅导活动一般都按照以下环节进行:
(1)发放绘画材料:让绘画者熟悉绘画材料,学习使用这种材料表达情感、抒发情绪。也可让绘画者自己准备。
(2)明确绘画任务:在规定绘画任务的时候,通过指导语,诱导绘画者搜集右脑储存的大量图像信息,鼓励绘画者以积极的态度学习这种新的语言,并将所思所想呈现在纸面上。
(3)协助任务实施:在绘画者绘画过程中,老师协助绘画者完成绘画任务,其中包括帮助绘画者找到喜欢的颜色,没法将颜色按自己的意愿组合成有意义的绘画内容。
(4)作品的回顾:让绘画者描述个人作品、表达主观体验和讲述个人故事。心理辅导老师可通过作品洞悉问题所在,共情学生的心理体验,找到辅导的契机。
(5)结束辅导过程:呈现问题,揭示实质,促进问题解决。总结收获,分享体会,累积成功经验。
在整个心理辅导活动过程中,建立积极的、温暖的、真诚的团体活动气氛,以鼓舞性的言语结束活动,有利于保持团体的吸引力,确保学生有兴趣走完辅导全程。希望书中内容能为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提供实践活动参考,让学生的心灵如花朵般在阳光下尽情绽放。
第一节 热身
热身练习使学生有机会熟悉美术心理辅导,借此获得团体经验。团体成员有机会在彼此之间建立更好的联系,并能够放松下来。热身活动既简单又有趣,可以帮助焦虑个体缓解对艺术心理辅导的敏感性。通过热身活动传达给学生一个信息,即在美术心理辅导中:“如何去画以及画得如何都是没有关系的,重要的是将思想和情感表达出来”。
活动一:涂鸦画
材料
素抽纸、马克笔、蜡笔等。
程序
让学生信手涂鸦,睁眼或闭眼都可以。告诉他们将手臂在画面上随意移动,鼓励他们在其中寻找乐趣。画完后请他们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观看,建议他们看画中是否有什么让他们觉得熟悉的物体,或者任何吸引他们的部分,给这个部分涂色使共突出,然后给这幅画起个名字。
讨论/目标
鼓励学生探索在这样一种自由的方式中绘画的体验,提醒学生主动检查画中的项目或符号象征,并用它们将整个画面与白己的思想和情感联系起来。
活动二:用非利手画画
材料
素描纸、马克笔、蜡笔等。
程序
要求学生用非利手画画,写实或抽象风格均可。
讨论/目标
大多数学生在该绘画过程中所感受到的威胁性会少一些,因为他们很清楚自己处于不利地位,这个绘画体验不要求他们创造出完美的作品,鼓励学生讨论完成这一任务的难易程度、用非利手代替利手时的感受。他们可将这种活动与各自现实生活中的调整和替代相联系,如:生病、失去朋友等。
活动三:闭眼画
材料
素描纸、马克笔、蜡笔等。
程序
要求学生闭上眼睛随意画画。
讨论/目标
讨论的中心可集中在冒险和问题控制上面。该绘画过程最可能出现的问题是:完美(要求完美/允许自己不完美)。这个过程使学生得以放松心情,自由地表达自己。
活动四:画云彩
材料
素描纸、马克笔、蜡笔等。
程序
要求学生画一朵云和云彩下的物体。
讨论/目标
讨论的中心可以是云彩(它的形状、大小、颜色,以及对创作者的意义),也可以是云下面的人或物。目标是探讨个人的情绪。云彩的大小可能代表创作者正面临的抑郁或恐惧的程度,或外界压力对自己的影响程度。
第二节 线描
自发性绘画使得学生能够用非威胁性的方式表达出他们的问题、感受、恐惧、期望和关注。在热身活动中被隐藏起来的潜意识内容,经常在这类绘画中被描述出来。这类绘画使个体能够以象征或言语的方式进行交流。作品中会有大量的象征符号和图画,学生可以发现这些符号和图画与白身的关系,并从中有所领悟。图画的作用如同运载工具,它可以促进交流、成长和领悟。
活动五:画母亲
材料
素描纸、马克笔、蜡笔等。
程序
要求学生画自己的母亲,写实或抽象风格均可,也可以画有关母亲的记忆,如:母亲做的香喷喷的饭菜,或经常用的物品。
讨论/目标
学生在探讨各种记忆的同时,将白己和白己的母亲进行比较和对比,探索积极和消极的品质。一个重要的目标是白我接纳,接纳有这样母亲的白我。
活动六:画你的家庭
材料
素描纸、马克笔、蜡笔等。
程序
要求学生画出家庭成员正在做某件事情时的场景。
讨论/目标
让学生讨论是谁在画中、人物的大小、画出人物的方式(如:有的人物着色轻,而用重的着色来强调特定人物)。让学生将自己的家庭及其在家庭中的角色与作品内容联系起来。
活动七:画螺旋线
材料
素描纸、马克笔、蜡笔等。
程序
画出大的螺旋线,建议学生沿着螺旋线画出重要的生活事件。
讨论/目标
主要讨论“沿着螺旋线行走,在重要的点上停下,讲述你生活中的故事。”探索过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现在的行为、观念和态度。
活动八:画过去、现在、将来的你
材料
大张白色素描纸、马克笔、蜡笔等。
程序
让学生将大张纸折成3份。第一份画他/她过去是怎样的(他/她过去的样子——可选择任何年龄)。第二份画他她现在是怎样的(他/她现在的样子、感受、生活)。第三份画他/她将来会是怎样的(他:她将来的样了、生活、职业、家庭等)。
讨论/目标
学生讨论他们过去的生活及他们曾经是哪种类型的人、现在的自己如何、将来的自己又会是如何。探索自己的人格、外表、健康、生活方式的变化和对未来的展望,讨论集中在应对技巧、力量、自我控制、人生发展等。该主题名称也可以是“我来自哪里?我现在在哪里?我要去哪里?”这个绘画体验的探索对于学生来说是全方面多角度的,应鼓励学生主动进行深入反省与思考,收获将是无法估量的。
活动九:画围墙
材料
素描纸、马克笔等。
程序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一道围墙。
讨论/目标
围墙(将人或个人财产分隔开的障碍物),可以认为代表了创作者与他人的关系。他愿意让别人接近,还是和别人保持距离?围墙是否能够使人保持控制感?探索并讨论围墙的大小、形状、强度、高度和设计,以及围墙的位置、建造年代、附近的事物等。由这些推及到创作者与他人的关系。
活动十:画自己过河
材料
素描纸、马克笔、蜡笔等。
程序
让学生画他们自己正在穿过一条河,并画出河两岸的事物(他们正在离开的此岸和将要到达的彼岸)。
讨论/目标
河流象征着创作者的生活。例如,一条汹涌的河流表明焦虑和问题的存在。要求学生选择他们要跨过的水体(湖泊、江河、小溪、海洋等),并描述水体的特点(深的、浅的、冷的、暖的、暗的、亮的、平静的、波动的等)。并且探讨将要过河的方法(利用桥梁、船只,垫脚石、内部通道、潜水艇,或自己游泳等)。创作者过河的方式往往与他现实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式有关,他是游泳过河直面生活中的问题?还是求助于桥梁以得到安全感?(但此处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领悟,务必要避免给学生贴标签和错贴标签。)学生们在分享两岸景物的同时,还可以讨论在生活中他们从哪里米、往哪里去的问题。
活动十一:画问题和解决
材料
素描纸、马克笔、蜡笔等。
程序
让学生画一个垃圾箱,思考并画出他们希望解决的问题。
讨论/目标
学生讨论他们希望解决的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技巧,该创作活动可以帮助生更好地处理问题并探索应对机制。垃圾箱画面的不同特点,例如:垃圾箱的大小、在画中的位资、画出的方法《笔触较轻还是较重、单线条还是多线条)等可能代表了学生解决问题的题望,小型垃圾箱可能代表了他们坚持着原来的问题,不想解决。大型垃圾箱则可能意味着他们觉得问题严重,需要尽快解决。
活动十二:画疼痛和痛苦
材料
素描纸、马克笔、蜡笔等。
程序
让学生用形状、线条、色彩画出他们的疼痛和痛苦。
讨论/目标
让学生讨论自己遭遇过的疼痛和痛苦(可以是疾病、分离、父母吵架、友谊破裂等),以及当时是如何应对的。过程中允许学生抱怨、表达愤怒和挫折感。通过这样的讨论让学生探讨分担不适、减轻痛苦的方法,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关联,从而影响今后他们遇到挫折痛苦后的应对方式。青少年的心灵尚且纯真脆弱,然而真正的生活的洗礼、社会的洗礼即将到来。面对疼痛和痛苦,若选择孤军奋战、独自忍耐、被动接受而不是勇敢出击,纵使可以磨练出坚强的意志,相信阳光的瞳孔却已然不再,甚至最终酿成悲剧。因此,强大的心灵不只是能向外播撒阳光温暖他人,更是在自己处于阴影之下时聚集能量温暖自己。经历的一切只仿若一片乌云飘过,之后万丈阳光更胜昨天。
活动十三:画作为动物的自己
材料
素描纸、马克笔、蜡笔等。
程序
让学生将自己画成某种动物。
讨论/目标
讨论集中在动物类型和选择这种动物的原因。例如:某个学生选择了一只猫,因为它在
安全的环境下过着平静舒适的生活。可以将选择的动物的特征与创作者的个性和生活方式进行比较,探索自己的人格和气质,也可以探索希望和需求。
活动十四:画对你有深刻影响的人
材料
素描纸、马克笔等。
程序
让学生画出曾对他们的生活有重大影响的人。
讨论/目标
学生讨论自己生活里的重要他人及其对自己的影响。了解过去对现在的影响,别人对自己的影响,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行为,探索自身力量和应对技巧。
活动十五:画出情绪/冲突
材料
素描纸、马克笔、蜡笔等。
程序
让学生在白纸上画两个圈。允许他们选三种最喜欢的颜色和三种最不喜欢的颜色。建议他们将最喜欢的颜色填充在一个圈里,将最不喜欢的颜色填充在另外一个圈里。
讨论/目标
让学生将喜欢的圈与积极的感受联系起来,将不喜欢的圈与消极的感受联系起来;然后将喜欢的圈与引起积极感受的人、物、事联系起来,将不喜欢的圈与引起消极感受的人、物、事联系起米。将积极与消极两者联系起来,探讨生活中自己的内心冲突和情绪冲突。探索缓解冲突的方法。
活动十六:画对焦虑的探索
材料
素描纸、马克笔、蜡笔等。
程序
让学生画出他们“浪费焦虑”的方式。这里, 浪费焦虑是指对一些细微的小事表现出焦虑,例如:
早上何时起床?
穿什么?
吃什么?
天气
同伴间的小争吵
无人能控制的当前事件
………
讨论/目标
讨论不同的焦虑水平和控制方法,鼓励学生不要为未发生的、无法控制的、鸡毛蒜皮的事而焦虑,为重大的生活事件“节约焦虑”。
活动十七:画你在登山
材料
素描纸、马克笔、蜡笔等。
程序
先让学生画自己正在登山(包括自己在山上的位置、心情、景色等)。
讨论/目标
可讨论山的大小、形状、位置、植被等,以及人物的大小、位置等。例如:陡峭的山峰可能表明作者的愤怒或在山顶上进退维谷的恐惧感;平滑的山顶可能表明一次更为轻松和安全的登山。可讨论学生把自己放在山上的位置:他们是刚刚开始登山,是正处于山顶,还是开始下山?人物在山上的位置代表个体在生活之旅中所处的阶段。讨论的内容可包括目标,自我意识和应对技巧等。
活动十八:画迷宫
材料
素描纸、铅笔、马克笔等。
程序
让学生画自己正处于迷宫中。画完后让学生考虑并分享如下问题:
你在迷宫中的位置(起点、中间、出口处)?
进入迷宫时你的年龄?
如果你在迷宫中间,你认为什么时候你才能找到出口?
迷宫如何反映你的生活?
讨论/目标
可让学生讨论自己在目前生活中所处位置及未来生活中希望处于的位置。可探讨问题解决技巧和应对机制。着重讨论克服障碍的方法。
活动十九:画铁球和锁链
材料
素描纸、马克笔、蜡笔等。
程序
要求学生画出他们的“铁球和锁链”:是谁、是什么阻止他们获得快乐与充实的感受?是什么使他们在生活中感到沉重?
讨论/目标
探讨“铁球和锁链”的字面意义和象征意义。探讨通往成功和幸福的障碍以及如何清除障碍。
活动二十:画彩虹
材料
素描纸、马克笔、蜡笔等。
程序
让学生画一道彩虹,包括“彩虹另一端”的事物。
讨论/目标
讨论梦想和愿望,现实和幻想。可以将彩虹与创作者的愿望和能力做比较。例如:彩虹是大而多彩还是小而弱?彩虹的那端是黑云密布还是金光耀眼?自己所想象的彩虹那端都有什么?
第三节 颜料
颜料使学生能够以一种自发的、自然流畅的方式画出思想与情感。与铅笔、蜡笔、马克笔等相比,其结构化程度较弱,使学生有机会将颜料混合,进行艺术试验。学生可能会将颜料搞得一片凌乱,这在美术心理辅导这个创造性的环境中是允许发生的。
对于拘谨、胆小的学生,使用水彩颜料能使他们更加自由,并去尝试一些色彩和设计上的挑战,这种美术上的冒险可能会成为开创生活中其他领域的第一步。如果在绘画过程中摇放一些舒缓的背景音乐,大多数学生都会感到有趣且放松。但注意千万不要对学生的画面结构、颜料使用方面有任何要求,这样只会适得其反。
活动二十一:混合颜色绘画
材料
水彩颜料、画笔、水彩纸等。
程序
鼓励学生尝试将颜料混合,构成多种深浅、颜色不一的色彩。鼓励学生用新混合成的颜色作画。
讨论/目标
讨论问题解决。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探索颜色的改变和创造新的颜色与他们在生活中所做的改变有什么联系。
活动二十二:自发性绘画
材料
各种颜料、画笔、水彩纸等。
程序
让学生画任何他们想画的内容。可能的建议包括:情感、梦、抽象或现实风格的自画像、风景、朋友或家庭,食物、饮料等任何物品。
讨论/目标
自发性绘画就是让学生能够自然地表达思想和感受,鼓励他们放松思绪,任其在指尖流
淌。
第四节 拼贴画
采用多种媒介的拼贴作品增加了触觉、质地的维度。在这一创作过程中,对材料的选择是很重要的,且选择本身就会有辅导效果。拼贴可以使用任何材料,可将材料剪切或撕成任何形状,再用胶棒贴在底板上。底板可以是美工纸、白纸、纸盘、泡沫托盘等。
杂志拼贴是相对不具威胁性的表达方式。用有组织的方式剪切和粘贴有意义的图片让人“得到安慰”,且“比平常更为放松”。对画画有防御心理的人,更容易在拼贴创作中投入并分享感受。除了表达思想情感,拼贴作品的另一个主题是评价学生选择和使用这些颜料的难易程度,制作拼贴画的方式可能反映了他们的身体和精神状态。
活动二十三:杂志剪贴:自画像
材料
杂志、剪刀、胶水、美工纸等。
程序
让学生从杂志上撕下或剪下各自认同或喜欢的图片。他们可能会想选择代表了他们爱好、环境、朋友、家人的图片。将所选图片粘贴在美工纸上,然后可以使用马克笔添加杂志上没有出现的词句或话。
讨论/目标
探讨自我意识和自尊,以及用不具威胁性的方式表达多种情感。
活动二十四:记忆拼贴
材料
美工纸、胶棒、剪刀,每人一本废弃杂志或书籍等。
程序
让学生将杂志照片剪下,粘贴在大张素描纸或美工纸上,用以代表生活中的特别场合、事件、重要人物。除了杂志照片以外还可使用私人照片或大事记作为补充。
讨论/目标
学生探讨过去的事件、人、生活对现在的行为、情感和态度的影响。这一活动能提高个体的自我意识。
活动二十五:身体内部拼贴
材料
美工纸、胶水、剪刀、音乐、各种质地的材料,如:棉花、羽毛、彩色绒球、粗麻布等
程序
鼓励学生闭上眼睛,选择舒服的姿势,放松下来。在安静的音乐中,指导他们进行一次放松训练,感受身体的内部,指导语参考如下;
让身体开始完全放松……吸入并感觉气息从脚底流向头顶,就像温暖而缓慢运动的水波。让紧张随着每一次呼吸流出体外,将注意力集中到左手手指上,吸气并感到它贯穿手指,接着又上到左臂;呼出气体,放松手臂……让放松随着每一次呼出而加深。现在注意你的右手指,吸入气息到手臂,呼出气息并完全放松。
现在将你的注意力转到你的左脚脚趾,吸入气息向上移动到腿的根部,呼出气息时充分放松左腿。现在注意右腿,让气息呈波浪式地流向右腿根部;接着呼出,完全放弃右腿的重量。随着每一次吸气,腿的所有感觉变得更清晰;随着每一次呼气,腿部放松就更加深入。当气息贯穿全身时,倾听气息波浪的声音。
现在将呼吸和注意力向上带进你的臀部和骨盆。吸气时感觉骨盆自然地张开,呼气时骨盆沉入大地休息……随着每一次吸入,感觉气息从骨盆的底部向上逐渐进入腹部;随着每一次呼出,骨盆完全放松。感觉气息波浪向上充满整个腹部。感到腹部的起伏。随着每一次呼气,腹部变得相当柔软。感觉到柔和到达下背部,并将气息带到那里。
让气息和注意力上流进脊骨。每一次吸入,脊骨中就充满了感觉;随着每一次呼出,脊骨充分放松。感到气息贯穿整个背部。吸气,进行感觉;呼气,完全放松。
现在将你的注意力放在腹部的起伏上;让气息向上进入心脏和肺,并随着每一次呼气,放松感越来越深入心脏的中心。
移动气息进入颈部和喉咙。呼气,让所有的紧张释放掉……让气息向上流入头部。吸气便更多地意识到感觉;呼气,放松。放松下巴、眼睛、前额、头的后部,使内耳变得柔软。感觉整个身体现在被自脚底和指尖的温暖气息笼罩,并一路向上到达头顶。随着呼吸变得越来越柔统,感觉到宁静和完全放松。感到躯体变得更加柔软,更加放松。
现在让气息更强一些,贯穿脚底,并在腹部起伏。气息变得强大时,让躯体的感觉也增强。让身体和气息一起开始轻轻地运动。动动脚趾和手指……让整个躯体开始轻轻地伸长。慢慢睁开双眼,让每个动作都被清晰地意识到。躯体又回到坐姿。当你就座时,体验到身体、气息和精神取得了平衡。
放松结束后,让学生创作一幅描绘了在放松训练中自己身体内部感觉的拼贴画。这幅画可以是内部(器官)看起来的样子,也可以是内部感觉起来的样子。
讨论/目标
让学生更加熟悉自己身体的运作过程,包括内部和外部。探讨身体内部感觉是如何对他们自身和自我意识进行反映的(身、心的相互作用),身体是心灵的土壤,对身体感知觉的加深可以拓展心理的空间,从而达到身心和谐、身心健康。
活动二十六:自我意识拼贴
材料
美工纸、马克笔、胶棒、剪刀等,每人一本废弃杂志。
程序
让学生创作两个拼图, 一个表现真实自我,另一个表现理想中的自己。
讨论/目标
鼓励学生探索自我意象(自我意象属于潜意识领域内的自我肖像,会在个人的生活实践中起着自然的引导作用,人的所有行为、感情,甚至才能,始终与自我意象一致,自我意象是什么,人就会按照什么样的方式行事。简单来说,自我意象就是“我属于哪种人”的自我观念,它建立在我们对自身认知和评价的基础上。),探索理想中的自我和现实中的自我的差异,探讨这种差异是否可以缩小,如何将二者健康地整合起来。
活动二十七:行星拼贴
材料
美工纸、马克笔、胶水、剪刀、羽毛等,各种质地的材料。
程序
让学生用各种拼贴材料设计他们自己的行星拼贴图,即他们希望自己所在的星球是什么样的。
讨论/目标
可以讨论行星的类型及所用材料。探讨他们的生活/环境和自己所在的世界之间的异同。学生在活动中有机会去控制和操纵他们的环境,探索他们对真实环境的感受和反应。
活动二十八:雪糕棒拼贴
材料
雪糕棒(原色和彩色两种)、胶水、美工纸、马克笔等。
程序
让学生自由选择雪糕棒,将其置于纸上,形成图案(写实的或抽象的,平面的或立体的)。原色的雪糕棒可在上面绘画图案。
讨论/目标
目标包括:问题解决、注意力调节和抽象思维。讨论的内容可以是雪糕棍摆放的位置、作品的意义等。观察哪些学生制作的拼贴图是二维的,哪些学生制作的是更有立体感的,这可能反映了冒险性人格和顺从性人格的差异。冒险性人格在生活中敢为、自由、不拘泥于传统。
第五节 曼陀罗
曼陀罗最初在古代印度的梵语中开始使用,主要是作为具有象征主义哲学和神秘主义特征的印度佛教的密宗术语使用。曼陀罗的定义是获得重心和本质,意义在于内心拥有本真,圆满地成就本质。曼陀罗的基本形态——圆形象征着人类生活的自然界及周围环境里所有存在的事物,它是根据包罗万象的原理创造而成的。
西方文化中最初进行曼陀罗绘画的是分析心理学家荣格。荣格心理学认为,内心的种种想法均可以绘制成曼陀罗,实际上就是“投射”。可以是焦虑、抑郁的投射,也可以是摆脱焦虑抑郁过程的投射。曼陀罗是“自性(self)”的象征,自性的特点就是统一、完整、自足、和谐。荣格在圆的象征里也提及“不论圆的象征出现在原始人的太阳崇拜还是现代宗教里,在神话还是在梦里,在西藏僧侣绘制的曼陀罗还是在城市的平面图里,或者是在早期天文学家绘制的天体概念里,圆的象征都指向生命最重要的一个向度——生命的终极圆满。”画曼陀罗已经被证明是一种有洞察力和辅导性的体验。
通过曼陀罗:
可以平静内心;
可以疏导不良情绪;
可以缓解焦虑抑郁;
可以开发未被发掘的潜能;
可以激活深藏体内的能量;
可以教会我们释放内心的小孩,快乐地创造和玩耍!
曼陀罗的神奇就在于,一开始你并不知道自己要画什么,但最后,你还是画出了什么。而且,出乎你以及所有人的意料。就像我们其实并不知道那些真正能满足我们的事物是什么一样,但当我们去探索,我们会发现我们真正的梦想,并且让它成真。
在绘画工具的选择上,小学生对肌肉的控制能力还不够,需要使用“较硬”且精确度高的媒介来加强线条的表达,推荐使用彩色铅笔。中学生追求自由和个性,灵动、适合表达渐变的水彩是他们的最佳选择。
活动二十九:画曼陀罗
材料
素描纸、安静的音乐、彩色铅笔或马克笔或蜡笔。
程序
播放安静的音乐,先让学生在素描纸上画一个圆(徒手或借助工具均可)。然后鼓励他们闭上双眼,调整呼吸,放松自己的身心。自己感觉达到放松状态后,睁开眼睛,在圆内自由作画。可以用左手画也可以用右手画,可以从内向外画也可以从外向内画,可以持续画完也可以中间加入放松,总之所有的一切都是自由的,绘画者可以跟随自己的感觉、按他们的意志作画。注意所有人在这个过程中都要保持安静。
讨论/目标
这是一个注重个人体验与感悟的活动,第一次画的学生只要能集中注意力去作画就达到了目标。完成后可以不进行讨论,当然如果学生想分享绘画过程中的感受、想法也可以。
活动三十:曼陀罗拼贴画
材料
素描纸、安静的音乐、马克笔、剪刀、胶水、杂志。
程序
播放安静的音乐,先让学生在素描纸上画一个圆(徒手或借助工具均可)。然后鼓励他们闭上双眼,调整呼吸,放松自己的身心。自己感觉达到放松状态后,睁开眼睛,让他们从杂志上剪下认为有意义的图片粘贴在圆内。注意所有人在这个过程中都要保持安静。最后,如果他们愿意,可以为曼陀罗命名。
讨论/目标
可以讨论拼贴图的意义和设计风格。目标包括注意力调节、确定中心、问题解决和情感表达。
活动三十一:情绪曼陀罗
材料
素描纸、安静的音乐、彩色铅笔或马克笔或蜡笔。
程序
先让学生在素描纸上画一个圆(徒手或借助工具均可)。然后让他们用颜色和图案在圆内部画一种情绪。然后鼓励他们在圆的周围创造一个情景(例如,将象征着平静与和谐的曼陀罗放在类似于公园的环境中,或用暴风雨的环境围绕着象征愤怒的曼陀罗)。注意所有人在这个过程中都要保持安静。最后,如果他们愿意,可以为曼陀罗命名。
讨论/目标
主要讨论曼陀罗及其背景的关系。目标包括注意力调节、中心确定、情感和情绪的表达。
第六节团体协作
团体活动通过探索和提高社会化和沟通技术来使团体成员受益。学生可以探索自己如何与他人互动,以及他人如何与自己互动。个体的角色往往与其在家庭和/或其他社会关系中的角色有关。如果一个学生在其参与的团体过程中是安静和退缩的,那么他她在朋友、家庭等关系中也会是保守的。观察了解学生的沟通风格,可以更好地了解他的关系风格,以及其与生活中重要他人的关系问题。
团体美术创作的威胁性较个人创作低。学生不会像他她在分享自己的个人作品时那样,常常需要单独站出来。他/她也不需要对作品的结果负完全责任,因为创作者是整个团体。学生会对此感到安全放心,也会喜欢与团队成员一起创作、分享创意和想法。
活动三十二:设计一次团体度假
材料
马克笔、蜡笔、大张素描纸等。
程序
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按小组进行团体协作绘画。团体成员首先决定他们想去哪里度假。他们决定到哪个城市或国家,用何种方式到达(火车、汽车、船舶、飞机等),将花费多少度假费用,住在哪里(旅馆、酒店、度假村等),假期长短等问题。再决定度假时进行的主要活动(观光、放松等)。将这些设计通过绘画表现出来,每一个成员都要参与作画。
讨论/目标
讨论目标包括作品表现团体度假的方式及作品好坏的评定。目标包括提高社会化、交流和问题解决技巧。这个过程可以不仅让学生学习如何与他人合作,而且可以提高社会化程度。社会化是个体对社会的认识与适应,它是通过个体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而实现的,是一个逐步内化的过程。通过这一过程,人们形成了为其生存环境所认可的社会行为模式,对其生存于其间的社会文化环境中的各种简单与复杂的刺激能够给予合适、稳定的反应。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交往中逐步社会化,有利于往后向社会人的过渡。也可以探讨有关决策制定和问题解决的技巧。
活动三十三:团体绘画传递:画一个特别的人
材料
马克笔、蜡笔、素描纸等。
程序
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按小组进行团体协作绘画。每个团体成员首先选定一种特定的颜色,并在整个过程中仅使用此颜色。这样学生们就可以容易地分辨出自己在每张纸上留下的图形。每个学生一张纸,要求他们画出自己生活中的一个特别的人,可以是朋友、家人、老师、偶像等。可用两到三分钟,然后老师说“传给下一位”,每个同学就将自己手中的画传给下一位小组成员。每个人在传给自己的纸上继续作画。这个过程循环进行下去,直到每个人都有机会在所有的纸上作画。当最初始的图纸带着每个人独特的勾画痕迹又传回来时,传递就结束了。
讨论/目标
在每个团体内,成员讨论各自图画的意义,并寻找不同绘画的异同。可探讨对关系和生活中重要他人的需求。目标包括讨论协同创作对加强社会化与沟通能力的作用。
活动三十四:团体故事
材料
马克笔、蜡笔、大张素描纸等。
程序
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按小组进行团体协作绘画。鼓励成员为团体故事想出主题,然后每人为故事贡献一句话。例如,第一个人说,“从前有一家人要去度假”,第二个人就接着说,“他们穿过沙漠时突然车胎爆了”。然后下一个人继续,直至小组最后一个人将故事完成。完成后让学生画出对故事的感受,或画出故事中与自己有关的部分,或画出激起强烈情感的部分。
讨论/目标
主要讨论每个人对故事的感受,以及他们对自己讲的部分对整个故事的贡献的感受。亦可探讨作品的象征意义。目标包括注意力调节、社会化和问题解决。
活动三十五:团体社区
材料
马克笔、蜡笔、大张素描纸等。
程序
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按小组进行团体协作绘画。鼓励成员一起构思团体社区,包括风格、位置、分区、功能,周围的树木、汽车、道路、桥梁等。鼓励成员为团体社区取个名字。
讨论/目标
学生有机会设计并操纵环境,他们是控制者。主要讨论社区的设计,包括房屋的布局、房屋的设计以及房屋如何表现了创作者的思想(房子的大小、是否牢固耐用)。亦可探讨房屋与环境的关系:
房屋的位置?
附近是否有其他房屋?
是否位于角落,远离其他建筑?
活动三十六:团体风铃
材料
马克笔、蜡笔、小块美工纸、纱线等。
程序
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5-8人,按小组进行团体协同创作。做成任意形状,将其作为风铃的吊架,为风铃确定一个主题,例如幸福或爱。小组成员根据主题在小块美工纸上作画。画完后在纸上扎个小洞,用纱线将它们系在基座上。
讨论/目标
主要讨论平衡和关系,使风铃平衡可以帮助学生在生活中维持更好的平衡。通过制作一个必须从所有角度观看的风铃,学生可以扩展其对自身环境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