溜儿路上情绪总有波澜,于是,我周末去参加了一个家庭教育沙龙,由信赖的魏老师带领,一群困惑又好学的宝妈,围桌而坐。
了解了孩子当下的情形,魏老师围绕孩子的拖拉,欠自律,谈到孩子的内驱力,有几句话深入我心。
“拖拉和父母一方的对抗有关”,儿子的拖拉应该就是不愿完全听从我的安排。时间管理应该好好再学起来。虽然我有时会说“妈妈给你建议……”,但他会说“我有自己的想法!”先建立好的亲子关系,再适当给予自主权吧!老师说休学据学,无一例外地是在抗拒父母。幸好早了解到。
十二岁左右孩子已经进入青春期,他的状态就是在检验之前的亲子关系。好的亲子关系会为学习产生很多内驱力。在学校,也会有不少孩子因为喜欢语文老师而把语文学得很好,为好的关系而学的例子很普遍。
“安全感低的孩子容易焦虑”。很庆幸孩子零到三岁是我在亲自养育,也庆幸我家先生每晚的归家,家里永远充盈着烟火气。虽然忙碌,但我们在全力陪护。但陪伴是需要时间和质量,他们就像四边形的两条边,四边形的面积是时间和质量乘积。陪伴中有爱,有互动,就算不常在家,打电话、写信、留言都能让爱流动出来。缺爱的孩子价值感低,或许会有“上瘾”的情况。
出现“上瘾”就是内心和现实的人连不上了,只能和物来连接。妈妈的情绪稳定,夫妻关系和谐,孩子在他的年龄阶段能做自己该做的事情,比如三岁自己吃饭,入学前自己穿衣系鞋带等,这些因素都影响安全感。
家庭教育的课堂大多都是妈妈参加,有爸爸来参加的就很难得。老师再一次讲到如何当爸爸,呼吁爸爸们要恢复功能,家有青春期的孩子,爸爸必须登场。爸爸有力量、有格局,他表扬一句顶妈妈说一百句。爸爸的功能在孩子尤其是男孩四到五岁时,就要跟上。
“情绪就是一种能量。”孩子一受挫就会哭,容易被情绪困扰。以前我们写日记,就很好就宣泄了情绪,现在孩子一般没时间也没兴趣完成。魏老师教我们简单易操作的情绪管理的方法。比如画画,在白板上随意涂画,尤其对十二岁以前的孩子很有效。
比如运动,把情绪转化出来,跑步、跳绳、跳舞,尤其是让孩子参加团体运动,篮球、足球等,生活中能坚持一项运动对孩子来说难能可贵。比如声能,唱歌,抑或大喊,弹奏乐器等。
另外,沟通是释放情绪的良药。但不论哪个年龄阶段,都有人苦于没有可吐槽的人。很多大学生没有说话的朋友,上网多就是因为都不认识。有时候孩子给我们说话,我们都是奔着问题去的。孩子说考了九十分,你说怎么考的,让你复习你不好好复习,快去,再做一套题……我们絮叨这些的时候完全没有看到,孩子考九十分的失落。一定先处理情绪再解决问题。
“专注力,需要付出努力,去克服困难。”像看电视、玩积木这些不费劲的不叫专注力。并且有研究表明,一天看超过三十分钟的电子产品就会影响专注力。
最后回归学习的话题,当孩子的内心状态较好时,他的学习就不成问题。学习好会受到老师、同学、家长的高度认可,他自信且地位高,好处特别多,何乐而不为呢!不要只谈学习,也不要过多谈学习,更不要把学习当成控制孩子的唯一手段。不要说考多少无所谓,能考九十五,就不要逼他考一百,也不要让他只停留在八十。每个人的天生气质不同,了解自己的孩子,遵循他的节奏。
希望每一个孩子自信,而自信是一次次成功经验的累积,从每一件日常的小事,陪他自己做,不剥夺他独立的机会。愿每个孩子有迎难而上的勇气!
孟母三迁,近朱皆赤,近墨皆黑。因此啊,只要有可能,只要够得着,在力所能及的状态下,尽量让自己生活在有能量的地方,泡在滋养身心灵的场域。
这样,你就可以彼此照见、共振,剩下的就是敞开拥抱,见证奇迹,拆盲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