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父赵奢
赵奢起初是赵国一个收田租的小官,他到平原君赵胜家收租税,平原君的家人不肯交,赵奢依法处死了平原君家九名管事人。平原君震怒,要杀死赵奢,赵奢对平原君说,您是赵国贵公子,您家人不守法,其他百姓效仿,赵国无法纪,他国来犯,赵国亡国,公子哪里还有富贵?如果您带头守法,赵国强大了,您就更加尊贵。平原君听后认为他很贤明,就举荐给了赵王。赵王派他管理国家赋税,在他的管理之下,国家赋税征收顺利,人民富庶国库充实。
秦国进攻赵国,围困阏与城。赵王问计于廉颇、乐乘,二人都说道路遥远,更兼险峻,难救。赵王不甘心弃城不顾,估计也就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问问主管赋税的赵奢,没想到赵奢回答说:“道路遥远险峻,就好比两只老鼠在洞穴中咬斗,将是勇敢者取胜。”于是,赵王下令赵奢率领军队前去援救。
赵奢出城三十里就扎营不动,迷惑对手,且利用敌方的间谍为己方传递假消息,进一步迷惑对手,让对手轻敌。间谍走后,出其不意,急行军抵达敌方附近,在作战的时候,又善于听取意见,许历提出先占取北山,他听后立即占领北山这个有利地形,秦军后到,争夺北山无法攻上。于是,初上战场的赵奢大败秦军,秦军撤去了对阏与的包围,退兵而还。赵王封赵奢为马服君,与廉颇、蔺相如同等地位。
其子赵括
秦国再次攻打赵国的时候,赵奢已经过世,廉颇迎战。廉颇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他能分清敌我形势,知道什么时候能打,什么时候不能打。赵兵屡次失败,廉颇下令坚守营垒,拒不出战。赵王不知兵,以为廉颇胆怯,焦虑得不得了,多次指责他。不过廉颇在长平耗了三年,国家都要被拖垮了,赵王着急上火骂廉颇也是可以理解的。
这时候,范睢施行反间计,派人到赵国散布说:“秦国只怕马服君的儿子赵括做大将,廉颇好对付,他也快投降了!”赵王中计,用赵括代替廉颇做大将。
蔺相如劝阻赵王,说赵括只会纸上谈兵;赵括的爹赵奢从前谈论兵法辩不过赵括,但他始终不认为儿子有才能,说赵括把军事说得太过随便;赵括的母亲找赵王说,赵奢收到赏赐后都分封给将士们,赵括收到赏赐后却自己置办良田美宅,远不如他爹。赵王还是坚持要用赵括,赵括母亲就对赵王说:“万一赵括出了什么差错,我请求不要连累我治罪。”
秦国这边,则秘密换了大将,新的大将是一代战神武安君白起。赵括初生牛犊不怕虎,上来就彻底推翻廉颇的战略战术,换掉廉颇的军官,直接下令出兵攻击秦军。结果可想而知,初生牛犊还是要被虎吃掉的。赵括被武安君白起玩弄于鼓掌之间,秦军切断了赵军的后路粮道,赵军前方军队又被一分为二,赵军断粮四十六天,士兵内部互相残杀互相吞吃。赵括突围失败战死后,四十余万赵军投降,却又被白起坑杀,赵国举国震动!!
赵奢自己的悟性很高,在没有实战经验的情况下能打胜仗,这是他的过人之处。可作为父亲,他是非常失职的。他允许儿子赵括饱读兵书,却不多找机会和儿子推心置腹真诚交流战场的实际情况,也不带儿子多见见自己的将士们,好切身体会打仗是怎么回事,以增长他的见识,而是明知道儿子的问题出在哪里,却不及时严厉制止,纵容儿子纸上谈兵,让儿子纸上谈兵的臭名都传到秦国范睢的耳朵里了,这难道不是他的失职吗?养不教,父之过。赵括的母亲也差不多,她曾经和赵奢谈论过儿子的问题,也没有及时指正。赵括最后兵败身死遗臭万年,他的父母有不可推卸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