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应该怎么写?怎么构思?怎么描绘人物?
我跟很多人一样,想写小说,但又感觉小说是一个庞大的构造,绝非一朝一夕之功。
直到读到了王蒙老师的这段话,才让我茅塞顿开。
摘抄下来这段,与各位简友共享。
王蒙:一切方法、流派、对风格的追求都为我所用
人们一般认为,小说最重要的因素是人物、故事、环境,有时再加上时间、地点,但我偏偏不这样写。我把内心最深处的那些情感、记忆、印象、感受堆积成反应堆,并点燃。
我一贯的主张是:我对任何写作的手法或方法都不承担义务。也就是说,一切方法、一切流派、一切对风格的追求都为我所用。我并不是为了创造一种风格而写作,而是用什么风格或手法能更好地表达我的思想,追求一种与众不同的效果。至于意义,有一般的意义、典型的意义,也有有待发现的意义,还有给人以陌生感的意义。
备注:
王蒙:男,85岁。河北南皮人,祖籍河北沧州,1934年10月15日生于北京。中共第十二届、十三届中央委员,第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当代作家、学者,文化部原部长、中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任解放军艺术学院、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新疆大学、新疆师范学院、中国海洋大学、安徽师范大学教授、名誉教授、顾问,中国海洋大学文新学院院长。
现在居住在北京,著有长篇小说《青春万岁》、《活动变人形》等近百部小说,其作品反映了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的坎坷历程。曾获意大利蒙德罗文学奖、日本创价学会和平与文化奖、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与澳门大学荣誉博士学位、约旦作家协会名誉会员等荣衔。作品翻译为二十多种语言在各国发行。 [1]
2017年12月,王蒙《奇葩奇葩处处哀》获得第十七届百花文学奖中篇小说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