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都知道他是冤枉的,然后没有一个人能救他。
“我们是沉默的大多数,或在内心挣扎,或在脸上写满愤怒,然而结局终究是平庸与顺从。”
——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数》
最初关注到鸿茅酒业纯属偶然,我在微博上看到有人转发一个男人的图片 进去前/进去后。
一个看起来意气风发,另一个看起来则是呆头愣脑。
我以为又是往常的搞笑图片,点进去一看才发现我的肤浅。
他是谭秦东, 2010年中南大学麻醉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获医师资格证和临床执业证书。
2017年12月,谭秦东发了《中国神酒“鸿茅药酒”,来自天堂的毒药》的网帖,从心肌变化、血管老化、动脉粥样硬化等方面,对鸿茅药酒的疗效提出质疑,想说明鸿茅药酒对老年人会造成伤害。
而涉事企业以“损害商品声誉罪”为由报警。2018年1月10日,内蒙古凉城县公安局跨省对谭秦东实施抓捕。4月,内蒙古检察院认为鸿茅药酒商誉案因为事实不清、证据不足,退回警方补充侦查并变更强制措施。
我看到的他的图片是在4月。被放出来后他接受了局面的采访。
被问到:“现在还认为鸿茅药酒是毒药么?”他顿了顿,说“还是毒药。”
“不怕被抓了?”
他说“过去怕,但现在不怕了。”
有趣的是,采访结束后有一段小花絮,一直强调自己不后悔的谭秦东突然问采访者。“我这种实话实说的,不会又把我抓回去吧。”
他的这句话有些怯懦,可我一点也不觉得意外或是鄙夷。因为他的身份不仅仅是一个揭露者,还是一个父亲,一个丈夫。并且,也是一个儿子。他和世界上大多数我们一样,要因为别的角色承担不同的责任。人性使然,无可厚非。
然而,这件事情还是走向了令人毫不意外的局面。
5月11日上午10时许,被取保候审的鸿茅药酒当事人谭秦东前往广东车跛派出所接受询问。当晚10时出来后,却开始胡言乱语。回家后将自己关闭在房间内,情绪也濒临失控,有哭泣、扇自己耳光甚至用头撞墙的行为。
5月17日,谭秦东在微博公开致歉——我本人在写作时运用“毒药”作为标题,主要是想用这种“抓眼球”的方式吸引读者。如果因该文对鸿茅果酒有限公司带来了影响,本人深表歉意。
高贵的鲍洪升董事长点了赞。
这件事情走到这个局面,不算是圆满的结局。对于鸿茅药酒,失去的是多年声誉。而对于谭秦东,也许失去的是半个人生。
过不了几个月热度散去,围观群众成鸟兽状散去。我们记住的也许只是以后不买鸿茅药酒,庆幸自己看到了一个被曝光的“毒酒”。
但我想谈的却并非这件事情本身,而是言论,到底能否达到自由。更讽刺的是,谭秦东一案的结局,是否会令更多人在面对不义的时候退而却步,明哲保身。
只因为“蜉蝣撼树”,越来越多人只能看到不自量,而甘愿错过当中的美景。
这个事件不是个例。
所以未来,会不会有人记得,这个未被扫除的不义带来的后续影响。
更多企业面对高额利润,铤而走险。
因为利润高昂,而风险却可以轻易扫除。
毕竟,我们都是沉默的大多数。
如若有一天时代真的礼崩乐坏,每一个沉默的我们,都是时代的侩子手。
我也只是怯懦的一员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