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蜀
乐不思蜀
阿斗
《三国志·蜀志·后主传》
裴松之 注引 东晋·习凿齿 《汉晋春秋》
【原文】
后主举家东迁。
裴松之 注引 东晋·习凿齿 《汉晋春秋》
丁亥,封刘禅为安乐公,子孙及群臣封侯者五十余人。
司马文王与禅宴,为之作故蜀技,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
王谓贾充曰:“人之无情,乃至于是乎!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全,况姜维邪?”
他日,王问禅曰:“颇思蜀否?”
禅曰:“此间乐,不思 蜀 。”
正若后问,宜泣而答曰:“先人坟墓,远在岷、蜀,乃心西悲,无日不思。”
因闭其目。
会王复问,禅对如前,王曰:“何乃似郤正语邪!”
禅惊视曰:“诚如尊命。”
左右皆笑。
【今译】
三国时期,刘禅(207 ~ 271)字公嗣,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人。
219年,刘备占据蜀地,自立为汉中王,建立蜀国,立刘禅为太子,223年四月,刘备病逝,次月,刘禅在成都袭位,时年17岁。
蜀先主刘备死后,儿子刘禅(又称刘阿斗)继位,称“蜀后主”。
刘禅性格懦弱,昏庸无能,虽有诸葛亮、姜维等人全力辅佐,但蜀国日益衰弱,在那些有才能的大臣死后,公元263年,魏国大军侵入蜀国,姜维抵挡不住,惊慌不已的刘禅为了保命,便光着上身,反绑双臂,叫属下捧着玉玺,出宫投降,蜀国终于被魏国所灭。
蜀后主刘禅做了魏国的俘虏,刘禅投降后,全家被迁往魏国都城洛阳,264年魏元帝曹髦(máo)封刘禅一个有食俸禄无实权的“安乐公”。子孙和大臣封侯的有五十余人。
魏元帝自己并无实权,掌大权的是司马昭。
裴松之 注引 晋·习凿齿 《汉晋春秋》中说,一次,魏国权臣司马昭在洛阳与刘禅举行宴会,宴席上,司马昭当着刘禅的面故意安排表演原蜀地的歌舞,演奏原蜀地的音乐。
一旁随从刘禅的原蜀汉大臣想到灭亡的故国,触景生情,都感到悲伤,非常感伤,只有刘禅无动于衷,喜笑自若,拍手叫好,看得津津有味。
司马昭看见这种情形,就对亲信贾充说:“人的无情,竟然可以变作这个样子吗?即使让诸葛亮在世,即便是诸葛亮还健在,也不能辅助他长久地稳固,何况是姜维呢?”
又一天(他日),司马昭问刘禅,说:“颇思蜀否(你很思念失去的蜀国吗)?”
刘禅却回答司马昭说:“此间乐,不思 蜀(这里很快乐,我一点儿也不思念蜀国) 。”
刘禅的近臣(原蜀国的)郤正听说后,专门求见刘禅,教他说:若以后司马昭再问,主公应该悲泣着回答说:“先人坟墓,远在岷、蜀,乃心西悲,无日不思(祖先的坟墓远在陇、蜀的地方,于是心因顾虑西方而悲伤,没有一天不思念的)。”
说完还应该闭上自己的眼睛(因闭其目),装出要哭的样子。
适逢司马昭再复问,又问到这个问题,刘禅回答如前面所说的那样,照郤正教的回答了,司马昭于是说:“何乃似郤正语邪(怎么像郤正说的话呢)!”
刘禅惊慌地看着司马昭说:“诚如尊命(您的话确实没有错,就是他教我说的)。”
左右都笑了,身边的人都笑话他。
司马昭知道刘禅是个胸无大志的人,就不再提防他了,刘禅没有再回到成都,后来死在洛阳。
【赏析】
蜀后主刘禅身为一国之主,投降后,沦为亡国奴,居然甘心为虏,在敌国安乐得不思故国,“乐不思蜀”。
如果刘禅觉得大势已去,无力回天,以“乐不思蜀”为策略自我保护,倒也无可厚非。
蜀:三国时的蜀国,也称蜀汉,始于蜀昭烈帝刘备,终于刘禅 last emperor of Shu Han。
“乐不思蜀”的蜀指蜀汉所盘踞的四川盆地一带。三国时期蜀国建都在成都。
“乐不思蜀”、也作“思蜀”、“不思蜀” 很快乐,have much enjoyment,安乐得不再想念故国蜀地。
“乐不思蜀”原指蜀后主刘禅甘心为虏不思复国。
后用“乐不思蜀” 指流连他乡之乐,乐而忘本或乐而忘返,忘记故土,gorget to go back home and duty,没有怀旧、思乡之情。
贬义,多用于沉湎于欢乐,indulge in pleasure,而不思进取 abandon oneself to pressure.
“ 阿斗 ”刘禅的小名叫阿斗,the infant name of Liushan,后世就用“阿斗”指称懦弱无能、不思振作的人 a weak-minded person.
“阿斗”有时也比喻虽经大力扶持,却终不成大器的庸人fool,也作“扶不起的阿斗” a hopeless ca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