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德勒心理学:强调目的论,使用的心理学,勇气的心理学,不在于被给予了什么,而在于如何去使用被给予的东西
弗洛伊德心理学:强调决定论,拥有的心理学
人人可以改变,世界及其简单,人人能获得幸福
并非“世界”复杂,完全是“你”把世界看的复杂。人并不住在客观的世界里,而是住在自己营造的主观世界。你所看到的世界不同于我所看到的世界,而且恐怕不可能与任何人共有的世界。
也许你是在透过墨镜看世界,这样的世界理所当然会变暗。如果真是如此,你需要做的是摘掉墨镜。摘掉墨镜之后看到的世界又会太过耀眼,你又会想念墨镜。你有勇气正视这个世界吗?
第一夜:我们的不幸是谁的错?
青年自卑,所以过于在意他人的目光,无法衷心祝福别人,从而陷入自我嫌恶的痛苦。
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理解人性的真理和目标
青年:我的一个朋友闭不出门,很想改变自己,但是害怕去外面。是因为过去的创伤(原因)导致现在的结果
哲人:决定论认为我们的现在甚至未来全部由过去的事情所决定,而且根本无法改变,仅仅靠原因去解释事物。阿德勒心理学认为是你朋友不想到外面去,所以才制造不安情绪,即目的论。心理创伤根本不存在。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自己赋予经历的意义。以精神创伤为代表的弗洛伊德式的原因论就是变相的决定论,是虚无主义的入口。
改变的第一步是理解
重要的不是被给予了什么,而是如何去利用被给予的东西
你的不幸,皆是自己“选择”的
哲人:“善”有好处,“恶”有无好处的意义,这个世界上纯粹想要做恶的人根本没有。你在人生某个阶段选择了“不幸”,不是因为你真的活着不幸中,而是你认为“不幸”对你而言是一种“善”。你之所以无法改变,是因为自己下了“不改变”的决心。想要改变生活方式需要很大的“勇气”。面对变化产生的“不安”与不变带来的“不满”,你选择了后者。阿德勒心理学是勇气心理学,你不幸是因为你缺乏“获得幸福的勇气”。
第二夜 一切烦恼都来自人际关系
哲人:一个女学生有“脸红综合症”,如果治好了她想像喜欢的男孩告白。为什么治不好呢?因为她需要脸红这一症状。对她来说最害怕的事情是失恋带来的打击和自我否定。只要脸红症存在,她就可以自我逃避,活在幻想之中。她的目的是避免在与他人的关系中受伤。正如青年保持满是缺点的自己,来他来说是不可替代的善,也就是有好处。
外部因果论:将原本没有任何因果关系的事情解释成似乎有因果关系一样。
如果有人骄傲自大,那一定是因为他有自卑感。这是一种优越情节。表现得自己很优秀,继而沉浸在虚假的优越感之中。比如夸耀不幸,想要借助不幸来显示自己特别,他们用不幸这一点来压住别人。以不幸为武器支配对方。弱者的特权。
如果体会到人人都是我的伙伴,那么对世界的看法也会不同。如果在人际关系中存在竞争,那人就不可能摆脱人际关系带来的烦恼,也就不可能摆脱不幸。不知不觉把别人看成敌人。那些无法真心祝福别人过的比我好的人就是站在竞争的角度考虑人际关系,把他人的幸福看作我的失败,所以无法给予祝福。
我们的人生课题不过是工作课题,交友课题和爱的课题
第三夜 让干涉你的人都见鬼去吧
我们不是为了满足他人的期待而活着,他人也不是为了满足我们的期待而活。我们能做的就是选择自己认为最好的道路。#### 我们不去干涉别人的课题,也不要让别人干涉自己的课题。
把自己和别人的“人生课题”分开来,不干涉他人的课题。辨别是谁的课题很简单“某种选择带来的结果最终要谁来承担?”
可以把马带到水边,但不能强迫其喝水。
能够改变自己的只有自己。
不要害怕被人讨厌。并不是说故意惹人讨厌或者去作恶,按照自己的意愿过一生,不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不追求被他人认可。
第四夜 要有被讨厌的勇气
课题分离不是为了疏远他人,而是为了解开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之线。分离课题是人际关系的入口,出发点。人际关系的终点是共同体感觉。
把对自己的执著变成对他人的关心。一位在意他人怎么看的生活方式正是只关心我的自我中心的生活方式,你不是世界的中心,只是世界地图的中心。你要考虑的是自己能够给别人什么,而不是从别人那里获取什么
横向关系
对待孩子既不可以批评也不可以表扬,表扬含有“有能力者对没能力者所做的评价”
把人际关系看成纵向关系,把对方看的比自己低,所以才会去干涉
鼓励是基于横向关系的援助
人只有能够感觉自己有价值的时候才可以获得勇气,我对共同体有用,为共同体服务,我能够为他人做出贡献
存在就有价值,不要将孩子与任何人比较,对他的存在心怀喜悦和感觉,不要按照理想形象去扣分,而是从零出发。
第五夜 认真的人生活在当下
建立共同体感觉,把对自己的执著变成对他人的关心,从三点做起:自我接纳,他者信赖,他者贡献
自我肯定是明明做不到还暗示自己我行,自我接纳是假如做不到就诚实接受“做不到的自己”,尽量朝着能够做到的方向去努力,不对自己撒谎。平静地接受不能改变的,有勇气改变能改变的。
他者信赖:无条件信赖,相信别人的时候不附加任何条件,把别人当作伙伴
他者贡献:不是他人为我做什么,而是我为别人做什么,奉献精神
人只有能够感觉“我对别人有用“的时候才会体会到自己的价值。主观感觉也可以,即”贡献感“。幸福就是”贡献感‘。
廉价的优越性追求,希望引起他人的关注,脱离普通,成为特别的存在
人生是一连串的刹那,聚焦此时此刻是认真而谨慎地做好现在能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