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人间失格》后,第二本自己没有读完的书。
要承受多大的痛苦才写得出这样一本书。凌乱的文笔无不在透露她当时的痛苦。她将心中的苦涩反复咀嚼展现给读者,大概是希望不会再有同样不幸的人咀嚼同样的苦涩,可她最终也没能忍受这份苦涩,祝愿她能在天堂找到她的那份甜
在书中,她说”我是馊掉的柳橙汁和浓汤,我是爬满虫卵的玫瑰和百合,我是灯火流离的都市里明明存在却没人看得到也没人需要的北极星。“
她还对自己姐姐说“我最讨厌大团圆的抒情传统 讨厌王子和公主在一起,正面思考是多么媚俗!可是姐姐,你知道我最恨什么吗?我宁愿我是一个媚俗的人,我宁愿无知,也不想要看过世界的背面。”
最心疼莫过于后来快要十八岁的房思琪问李国华,那时候我还是个小孩子,李国华说你是小孩子,而我不是。既然知道不是,为什么要去打破花季少女的梦。。该是多难受,才有人生如衣服,那么容易被剥夺的句子。。
她一直在绝望边缘徘徊"忍耐不是美德,把忍耐当成美德是这个伪善的世界维持它扭曲的秩序的方式,生气才是美德。"
我宁愿大家承认人间有一些痛苦是不能和解的,我最讨厌人说经过痛苦才成为更好的人,我好希望大家承认有些痛苦是毁灭的。
——林奕含
谁曾想到口中常念叨着温良恭俭让的一名教师会是个附庸风雅的斯文败类?他发现社会对性的禁忌感太方便了,强暴一个女生,全世界都觉得是她自己的错,连她都觉得是自己的错。罪恶感又会把她赶回他身边。罪恶感是古老而血统纯正的牧羊犬。深谙社会舆论走向的渣滓,毁了多少花季少女?
谁曾想到在谈性色变的社会背景下,思琪在被伤害后下意识做的第一件事居然是道歉?在一次次地凌辱后,聪明的思琪不得不想办法找个理由让自己心安理得,于是灵魂可以离体,让自己以旁观者的状态怜悯另一个自己。于是她爱上了李,不在乎这份爱是否正常,像得了斯德哥尔摩综合征般尽一切努力合理化自己身处的状态,而一旦合理化,也就无所谓逃离了。
谁曾想到当思琪因羞耻没有直接将事情坦白时,她灵魂的双胞胎怡婷,第一件事居然是嫉妒,厌恶,毫不犹豫地将思琪推向了对侧?当思琪向恶魔献祭,作为幸存者怡婷丝毫不知情,一昧情绪化地指责着思琪,谁知道那一刹,思琪掉入了黑暗冰冷的何处?
谁曾想到刽子手不是“他”而是“他们”,如“熔炉”般,披着人民教师的外衣,不断将视为猎物的花季少女围歼,连根斩断她们的生活?
谁曾想到明知对方有家暴侵向,打死不会将女儿介绍给钱的张太太会给伊纹做媒?
谁曾想到李一维在得知伊纹怀有身孕决定痛改前非后,会再一次病态般堕落,猖狂?
谁曾想到饼干再被玷污后,她男朋友第一个念头会是分手;晓奇想借网络申冤却被卷入网络暴力的漩涡,愈演愈烈?
而这荒唐的一幕幕在开头却血淋淋地讲述,此为真人真事改编。让人在了解时有着深深的无力感,如同呼吸肌麻痹般喘不上气。我们能做的只是用力地将思琪在黑暗中挣扎的痕迹吸进肺里,将思琪为我们揭开世界坑坑洼洼的那一面望进眼里,当我们熟悉的第六感有所觉察躁动不安时,哪怕只有一个人,打乱事情发生的其中任意一个环节,最后的结局可能都会不一样吧……
读到中间,有好几处让人窒息般的疼痛,中断,喝水然后打开窗户,没有经历过的人或许任谁都无法体会作者在写这本书的时候的痛楚,你看这伤口还血丝丝,可是我还是要揭开,给众人,给自己,经历曾今所经历的蚀骨的伤痛。假如这个世界没有强奸犯,你还是那个单纯的期待着世界美好阳光灿烂的少女,在你信仰的文学里认识的是良师,引导你在书的海洋里去寻找自己想得到的东西,在书间青春肆意的年轮里,感受文艺,感受温馨,而这一切都只是一场梦,每个个体的存在在这个世界上都没有重新来过的经历,没有回返或者替代的赝品,你不必假装去爱强奸犯,不必任自己灵魂沉落和坠入,不必让自己的灵魂因为你所认识的自尊而一点点认清看透你所看见经历的一切。看罢了,始终希望这个小说只是作者臆想中的东西,因为就不必因为看见“真人真事”这样的字眼的刺痛感了,阳光依旧在,只要你还愿意抬起头颅望向青天。
可惜你走了,但愿天堂里充满甜
(文中引用诗酒荒与Asian思琪乐园部分书评,如有任何版权问题,可私聊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