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谷爱凌夺冠之后我一直都没有心思做其他事情,不停的看她的视频、纪录片。同作为女生我获得了许多能量,带着满满的希望睡了一觉醒来,发现生活依然如往常。昨天的那种激动感已完全消逝:我们无法靠别人的生活鼓舞而生存下去,只有自己内心的渴望才能保持我们前进的步伐。我欣赏的是她身上对生活、体育的热情,是那股不服输的劲儿,是对生活的热爱和永不言败的精神,这些比她的家庭背景更加吸引我,是她作为一个“人”最原始的活力给了我鼓舞。我想我们都应该从这样的人物身上获得能量,然后去成为我们“自己”。
上个月有个研一时的室友突然私聊我 ,说她纠结要不要继续考博,想问一下我的建议。那种反复进退的态度我真是太熟悉了,因为我曾经也在这个困境中自我消耗。
我问了她一个问题:为什么想考博以及为什么不想考博
,她回答不上来,也许我们的关系没有熟络到让她吐露心声,又或者她对自己不曾坦诚。
去年前半年我每天都在做实验,一直到6月,几乎都是自己独立完成,但是反复失败以及一个十分合不来的师兄让我几度崩溃,那时候导师还在push我继续考博,左右摇摆,非常痛苦,一边数据不对,文章写不出来,让我怀疑这样的生活到底有什么意义,被固定好的框架,我把自己框的死死的,但是好在我还有生活,读书、运动、写字,这些爱好都给了我在繁重工作后的喘息机会。
暑期我在家待了三个月,我进一步的向内探寻自己 ,一边看书一边思考,有一天晚上我和好朋友打电话,那是时隔很久我们的通话,我跟她说:“我不打算考博了,我还是要去上海。”她很诧异,问我:“怎么你在家待了一段时间,变得那么「不上进」啦?我们时代需要更多事业型女性!”我知道她当然没有恶意,只是对我的突然转变和坚定有些诧异。我大概还记得自己的那段话:“因为我对自己坦诚了,我没那么喜欢科研,我也并不想从事科研工作,我要上临床,要治病救人。”说实在的那时候我还是有些想要前进的,至少在世俗观念中,考博是前进的姿态,尽早找工作则是停滞不前的姿态,现在想来这种思维是完全说不通的。因为人总是会对当下拥有的感到不满足,认为更多更好的才更适合自己。
今天听跳岛的新一期说到当代人不会休闲 、不会放松,往往是玩没能好好玩,没有得到真正的放松。听到有句话说“真正的工作在八小时之外”,这是现在很多领导喜欢用来push员工的说法,意思是你工作下班之后也要保持学习,到处也都是“终身学习”的观点,铺天盖地的书单和永远不打开的收藏夹丝毫没有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一点改变,到处都在制造焦虑,看一下当今的大环境真是太让人窒息了。
在豆瓣从7月开始大量输出,慢慢收获了一些关注,我通过文字又找回了一部分真实的自我,这次我是真的对自己诚实了,“我不读博,我清楚的知道我不读博了。”有几个粉丝对我的想法有很大的帮助:分别是得意忘形的no38「环游世界与宅在家..两种理想生活?」、Steve257「荒诞人生的解药是清醒地活着」Steve254「人生不幸竟有可能给恋爱加分」。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名利的光环太吸引人了,985、211比普通本科,博士比硕士,硕士比本科,在很多人眼里都是前者更优秀、更值得攀爬。是,在大众评判体系中这些目标更炫彩夺目,但是,是你想要的吗?你想过一种怎样的生活呢?你是否感到幸福和满足 ?
我喜欢文学,高中的时候我听从父母的决定选择了理科。我记得那时候刻板印象说理科的孩子更优秀,女生选文科更多,这种观念深深影响着我,我偏要证明给所有人看,女生理科也可以很好。高考成绩出来,我考了我们班第一名,如愿以偿报名了临床医学,但是对于医生这个职业我几乎没有过严肃的思考,一直到了研究生。
研究生期间我最大的收获不是实验技巧也不是文书能力,反倒是阅读和运动的磨练。研究生截至今天,我读了大概230多本书,我很少社交,也没有参加社团,我把大量的时间都放在了探寻自我的路程上。我想这所有的付出是我内心坚定力量的来源。
前几天高三妹妹一模考试成绩出来之后哭了很久很久,跟我说:“姐姐,我真的不知道我将来要做什么?”我回答她说:“很正常阿,搞清楚自己想做什么什么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你现在想不明白也不代表以后不明白,你能做的只有拼尽全力把当下做好,认真对待每一场考试,这是有限游戏 。”
过去和现在都不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知道自己在路上。
每次心中的自我产生争斗的时候,我都会停下来问自己为什么,对自己再坦诚一些。是,我想读博因为博士更好找工作,博士听起来比硕士更酷,博士研究的东西对专业确实有推动作用,现在找工作博士才有选择的权利等等等等。但是这些都是「博士」作为主体的原因,那将「我」作为主体呢?我不喜欢设计好的道路 ,每天一样的重复实验,我喜欢多变的生活。我对科研没有太多热爱也没有天赋,只是一个普通人在苦苦挣扎的toughlife。有多少人把认清了这些我轻松了许多。自己的真实需求隐藏起来的呢,看见自己是需要磨练的,但是很多人没有勇气看见,甚至,不愿看见。走一条少有人走的路是一件非常需要勇气的事情。
上个月末听到贤者时间也聊到了博主的真实世界与人设视角,今天听跳岛聊“休闲”,共同的感触是,现在的人太喜欢活在别人的眼光里了,太喜欢去羡慕别人的生活了。“你要去生活啊,而非去观察别人的生活。”
记得之前看到一条微博,有个营销号说:“如果给你一个机会,你想成为哪个女明星?”下面的评论五花八门,不过无非是各种美女、学霸,或者身材极好的超模,我当时转发给朋友说:“她们都很好,可是我谁都不想成为,我只想成为我自己。”虽然我知道这种微博很多时候是为了流量引发讨论,但是我真的讨厌现在的社会风气,让人迷失自我,打压个人,可是在其中的人却浑然不知。以为你拥有了某种身材就会永远没有烦恼,挣了多少钱之后就会变得开心,没有这样的事情。
总有人跟我留言说我活成了大家想要的样子,说很喜欢我的生活,或者对某位优秀的公众人物说:“我想成为你。”我希望大家都不要说这样的话,多对自己说:“我要变得更加爱我自己,我会越来越好,我是这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存在。”
所以对那些并不属于你的光环说再见吧,人生不长,多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去
还有很重要的是一点是看清每个人不同,有人加班996,但是他喜欢挣钱,这样的生活就是他喜欢的,有些人早早不上学了,自己经营生活也过得很好,继续求学也许不是他想要的。但我们不能拿别的生活标准来要求自己,定义自己,只有我们能定义我们自己。对我而言,简单幸福特别简单,吃得饱睡得好,能看书,能运动,我就满足了。这里和我非常有共鸣的学霸猫老师,她的人生观简直和我太像了,我之前做了一个测试,我的心理年龄竟然是90岁,怪不得我的状态如此松弛,心情那么愉悦,因为很多事情我早就想明白了。
但是学霸猫老师说到“幸福快乐太寻常了,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地方,我们对于痛苦的执着,对于所谓带来优秀成果的痛苦的执着,和我们真正带来幸福快乐的体验之间的是充满矛盾的。”我非常同意,因为在现在的社会评价体系中还是越多文章越优秀,挣越多的钱越厉害,但是金钱真的不能确保我们过上一种幸福的生活,因为欲望是无休止的,从小我爸妈就教育我,“多少钱有多少钱的过法。”我是很认同的,在解决温饱的范围内努力去挣钱获得一定的自由,我是支持的,但是我不认同用健康、过多的自由牺牲换取金钱和权利。但是这些都是个人选择,我无权干涉。
看到很多报道大肆夸奖谷爱凌,甚至有些父母用来push自己的孩子,还有许多人拿自己的18岁和谷相比,这是我不愿看到的,每个人的出生背景都太不相同了。人生前进无止境,但是总得停下来思考下自己想要什么。
书里面有个观点非常好:对问题没那么焦虑,碰到一个问题感到困难不是首先去解决他,去观察他,到了有一天他自然就消失了,可能是你已经进入另一个阶段,他已经困扰不到你了,也可能是你已经充分积累了能力去解决他了。
就像我在研一研二苦苦挣扎要不要考博,我会在某一天突然坚定的告诉自己我找到了自己想要走的另一条路。
向内探寻真诚,而非向外找受众。多问问自己想要什么以及为什么。
新的一年已经过去了一个月,时间在不断流逝,想读的书一直没有打开,健身app永远只有没打开的收藏夹。相信我,做一个执行力很强的人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想读的书立马就去读,想要跟着锻炼的视频今天就练习,想要练字今天就拿出笔。我们需要为自己的每一点小进步而欢欣鼓舞。
谷爱凌不是因为成功而自信,而是因为自信而成功,我希望我们都可以成为这样的自信的人。我们可以复制她的能量和活力,然后活出自己闪亮人生。拥有前进生活的另一种可能,是专属于我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