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遇到很多父母抱怨说孩子越来越不听话了,真让人生气。可能很多父母都没有想到这是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留下的问题。如果孩子在0-3岁的时候,你没有好好的听孩子说话,而且后期没有及时改正,那就在孩子长大后很难让孩子再听你说话,甚至一听到父母说话就生气,觉得父母唠叨烦。
在小孩子在出生很短的时间里,他们的听觉能力就能发育完整,大人说的每句话,都能听进脑里进行吸收,他们不懂大人说这些话的意思是什么,对大人用的文字刚开始不感兴趣,小孩子更注重感知大人的情绪如何,是高兴、喜悦、兴奋还是生气、悲伤、焦虑。因为小孩子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就学会了感知妈妈的情绪,还和妈妈互动,他们来到这个充满未知的世界,感知是他们生存下去的第一能力,这也是每一个人生存下去的必备能力。
小孩子与父母互动,通过看、听、感在什么样的情绪下,用哪些文字表达,然后收进自己的大脑里,再经由大脑进行编排,然后再说出来。小孩子的大脑刚开始的记忆力是很弱的,父母说了一句话,或许他们只能记住几个字或者是一个字,在或者一个也没记住,如果这个时候家长训斥孩子,小孩子会感到恐惧,如果经常训斥,孩子感到恐惧的情绪会被不断重复,时间久了小孩子就不愿意说话了,因为他们害怕,害怕被训斥。如果继续重复,这就看到有些孩子长大后做事循规蹈矩不敢突破,原因就是在他们大脑里有太多的否定,他们害怕恐惧的情绪,不敢碰触,那还不如不做就什么事也没有。
如果孩子在刚开始呀呀学语的时候,父母需要做的是对孩子刚学会说字的能力进行肯定。打个比方,每个孩子刚学会叫爸爸妈妈的时候,每一个家长都是很兴奋的,满脸的幸福,那时候爸爸妈妈都会回以拥抱亲吻或者是赞美的语言,这时候父母高兴的情绪会被小孩子感知到,他们会认为自己做的很好,爸爸妈妈很喜欢感到很安全,他们更有勇气了,叫爸爸妈妈叫的更有力量。
随着小孩子慢慢长大,他们能说更多字,但是家长们说的一句话,他们还是不能完整的重复,甚至词不达意。小孩子头脑里一开始是没有文字,更别提意思了。他们的文字都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爸爸妈妈教的,刚开始孩子不懂文字的意思,所以就很难完整的表达一句话或者一件事,这时候就要让孩子做事情了。比如小孩子刚刚拖地了,就要及时对孩子说“宝贝,爸爸或者是妈妈看到你拖地了,还拖的很干净,你是一个勤劳的孩子”。 刚开始孩子还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做父母的就得需要重复描述,至于几遍孩子能懂,每个孩子不同,直到孩子知道自己做了什么事情,能回应你“我拖地了”,你再回应他“嗯,你拖地了”。他会慢慢懂得,我劳动了爸爸妈妈夸奖我肯定我,感到很高兴而更愿意付出劳动,因而产生做事的兴趣,而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就像每个人都听过海豚的故事,小海豚每次表演结束都会有奖励可以吃到美味的食物,会很卖力的表演节目。
为什么要重复小孩子说过的话呢?因为小孩子开始没有语言,他们的语言和思维刚开始使用很混乱,甚至有些坎坷恐惧,父母的重复,就是对孩子最大的肯定,需要父母不断的用语言描述给孩子听,让他们说,直到孩子能清晰的表达出他们的意思。
如此长时间的互动,小孩子懂得爸爸妈妈因为什么事和他说那些话,因为他们经历过,就会很自然的听父母的话,不会当做耳边风置之不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