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升《高效一天:从家庭连接到自我成长的全记录》



一天又悄悄过去了,看似平凡的日子里,其实藏着小惊喜、小收获,还有那些不经意间的温暖和成长。


每一天,我们都在看似重复的节奏中,悄然书写属于自己的故事。有时候,是早起晚了的匆忙;


有时候,是一个突然记起的生日;


有时候,是团队伙伴的一句积极反馈。正是这些细微的碎片,拼凑出我们真实而饱满的人生。


我来给你讲讲我今天的故事,或许你也能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发现那些被忽略的美好与力量。


1

清晨的节奏与调整

早起晚了没关系,灵活调整更重要 

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但应变力是最好的补救。


今天早上,闹钟照常响起,但我却比平时醒得晚了一些。睁开眼一看,已经五点半了。


平时这个时间,我可能已经完成了一套自我觉察的练习,甚至写了几笔日记。


但今天,时间一下子变得紧张起来,连最基本的“观念头”都没来得及做。我心里知道,如果再拖延几分钟,可能连上班都要迟到。但我并没有因此焦虑或自责,因为这样的情况其实早已在我的预料之中。


生活中总会有一些突发状况打乱原有的节奏,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应对。


我迅速起身,简单整理了一下,就直奔工地。一路上,我并没有纠结于“没完成”的计划,而是在脑海中重新安排了今天的时间。.


我告诉自己:中午休息的时候,一定要把早晨落下的自我觉察补上。


果然,中午吃完饭,我没有像往常一样刷手机或者闲聊,而是找了一个安静的角落,坐下来开始“观念头”。这个过程虽然推迟了几个小时,但效果却出乎意料地好。


我不仅清晰地梳理了当下的情绪和念头,还顺手写完了日记和感恩记录。甚至在这个过程中,我还灵光一现,想到了晚上要完成的重要事项。


回过头看,早起晚了其实并不是什么大问题。真正影响一天的,是我们面对变化时的心态和应对方式。


有时候,灵活调整比严格死守计划更能让我们高效而从容。就像开车一样,不是因为路况永远畅通,而是因为我们懂得如何绕开拥堵,选择最优路线。


2

亲情的唤醒与表达

一个突然想起的电话,是亲情在提醒 

有些事可以等,但对父母的关爱不能等。


中午观念头的时候,我的脑海里突然跳出一个念头:今天好像是农历七月二十五。我猛地一惊——这不是我爸的生日吗?


差点就忘了。不知道为什么,虽然最近一直没有特意去记这个日子,但心里总隐隐觉得有一件重要的事还没做。


原来,是潜意识在提醒我。


我立刻拿起手机,先给我爸发了一条微信。但他没有接。或许在忙,或许没看手机。


我并没有就此放下,而是决定下班后再打一次。果然,晚上一到家,我第一件事就是拨通妈妈的电话。


她接起来后,我直接问:“妈,今天是不是我爸生日?”她笑着说:“是啊,你还记得呀。”我说中午打了视频,但他没接。妈妈解释说,他耳朵最近不太好,经常听不到手机响。我说:“那你把电话给他,我跟他说几句。”


电话那头,我爸的声音传来,背景里还夹杂着抖音的外放声。我大声说:“爸,生日快乐!”他嘴上说着“打不打都一样,没必要”,但我能感觉到,他是高兴的。


我们聊了十来分钟,我问他身体怎么样,他说头还是偶尔会晕。我问他亚麻籽还有没有在吃,他说还有几袋。我坚持要再给他寄一些,他说:“别买了,太贵了。”但我很认真地说:“钱能再赚,健康一旦没了,就很难找回来。您能多健康一年,就是我们做子女最大的福气。”


他沉默了一会儿,最后轻轻笑了,说:“好,听你的。”那一刻,我突然特别感触。父母从来不会主动向我们要求什么,甚至总是怕麻烦我们、怕我们花钱。


但真正让他们开心的,不是礼物多贵重,而是我们是否真正把他们放在心上。哪怕只是一个电话、一句问候,也足以让他们温暖一整天。


挂掉电话后,我又和我妈聊了一会儿。她说她最近睡眠不好,我推荐了她一款产品,她笑着说:“你总是这么贴心。”其实我知道,我做的远远不够。


但每一次用心的沟通,每一次真诚的问候,都在让彼此的关系更贴近。亲情不是某一天突然表达的,而是藏在日常的每一件小事里。


3

团队的成长与带动 

一个人走更快,一群人走更远 

真正的带领,是以身作则,而不是指手画脚。


晚上,我照常参加了圣捷老师的线上答疑会。让我特别欣慰的是,这次我们“东升战队”的小伙伴们表现得非常积极。燕燕、聪聪、锦亭,永学……手抄班十六个人的发言中,东升队的成员占了近四分之一。看到大家这么主动地提问、分享,我真的特别开心。


这种氛围不是偶然的。从八月份开始,我就有意识地和大家加强联系。我们不仅一起在在燕燕社群做分享,还组织腾讯会议分享心得,每周固定时间唱歌、聊天。


这些看似不直接相关的活动,其实极大地增强了我们之间的信任和凝聚力。所以当这次手抄班开营时,他们毫不犹豫就加入了,并且主动承担起小组长的责任,带动整个团队的氛围。


我越来越意识到,真正的带领,不是光靠喊口号或者下达任务,而是自己先行动起来。我每天的第一件事就是完成手抄任务,只有这样,我才能空出时间和精力去服务别人、回应大家的疑问。


如果你自己都做不到,又凭什么要求别人跟进呢?只有当你走在最前面,别人才能以你为参照,感受到动力和信心。


团队中每一个人的进步,其实都是彼此激励的结果。当我看到燕燕今天准时上交手抄笔记,当我听到锦亭主动帮助新队员,当我发现聪聪通过手写影响新人,我都觉得特别欣慰。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而是大家共同营造的氛围。一个好的团队,就是一个能量场,每个人都在其中被滋养、被推动。


所以说,一个人或许可以跑得很快,但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信任、陪伴、共同成长,这些才是团队最珍贵的部分。


4

高效的工具与习惯 

用对方法,每天多出两小时 

没有天赋,只有重复;没有奇迹,只有积累。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我能同时做这么多事?其实答案很简单:我不是靠硬扛,而是靠方法和习惯。


最大的“神器”,就是语音写作。每天,我只需要打开手机,说出自己的想法,语音转文字软件就会自动帮我把内容整理成文。这个过程非常自然,就像在和一个人聊天,完全不需要绞尽脑汁地去“写”。


我坚持语音写作已经300多天了,输出了将近几百万字。它不仅帮我高效完成了复盘、日记、甚至部分工作内容,还极大地锻炼了我的思维和表达能力。我不再害怕写长文,也不再担心灵感稍纵即逝,因为我知道,只要我愿意说,文字就会自然流淌出来。


除了语音写作,我还非常重视工具的辅助。比如用日历提醒重要事项,用社群工具管理团队,用清单列表安排每日任务。这些工具并不是为了炫耀科技感,而是实打实地帮我节省时间、减少精力损耗。很多人排斥新工具,觉得麻烦,但其实一旦掌握,它们会成为你最可靠的帮手。


更重要的是,我坚信“重复”的力量。没有谁天生就能高效做事,大多数能力都是靠一次次练习积累起来的。

就像我一开始用语音写作时,也经常语无伦次、逻辑混乱。但坚持一段时间后,我发现自己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流畅。任何事情,只要你愿意重复、刻意练习,就一定会进步。


真正的高效,不是把自己逼到绝境,而是找到正确的方法,把它变成习惯。让工具为你服务,让时间成为你的朋友,而不是敌人。


 

回头看这一天,其实没什么惊天动地的事,但又是充实而温暖的一天。给父母打了电话、带了团队进步、用高效方法完成了复盘。每一天的高能量,其实来自于小事的坚持和身边人的带动。


就像圣捷老师说的:“每一个人都活不到 200 岁, 我们都会变成灰,但精神可以留下来。”在有限的时间里,做值得的事,爱值得的人,这就是活着最好的样子。


或许明天又会有新的挑战,新的忙乱,但只要心态稳、方法对、身边有可以同行的人,我们就总能找到前进的动力和意义。愿你也在平凡的日子里,看见光,成为光。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