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是来自于博客 You Don't Need to Quit Your Job to Make 中的一部分:
“I don’t have enough time” (关于"我没有足够的时间")
作者在这一部分中分享了她对于时间管理的认知,重新认识我们所拥有的时间能够帮助我们有意识地对自己的时间加以利用,在时间的复利效应之下,所带来的改变是惊人的。以下是她的博文:
在美国,人们每天平均工作 8.8 小时,这一惯例来自于工业革命,它之所以一直延续到了21世纪,是因为人们对这一常规缺乏主动的思考。当时,Robert Owen 为了让人们每天在合理分配工作时间的同时,又能让工厂有效率地运转,精心打造了这句话:八小时用于工作,八小时用于娱乐,八小时用于休息。
跟过去相比,虽然这个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上文提到的“工作时间”(work time)和“自我时间”(me time)的概念仍然保留到了今天。我并不是想争论所谓的 40 小时工作模型,只是想讨论一下关于所谓的“自我时间”的概念。
很多人认为,漫长的一天工作意味着自己有权享受“自我时间”,并且他们会尽可能地让这个“自我时间”和“工作时间”有所区别。对很多人来说,“自我时间”概括一下就是:~ 刷剧和放松 ~
但是等等,也许我们可以不再把“自我时间”等同于放松时间,而是像这个名字所暗示的那样——把它当作一个用来关注你的自我提升并且让你不断跟进自己目标的时间段。在这样的理念下,如果你觉得自己需要休息,那么你大可在这个时间放松你自己。但是如果你的目标是有朝一日成为一名企业家,那么你的“自我时间”的一大部分显然就应该用来做那些能帮助你实现这一目标的事情,因为这个目标并不会在你不行动的情况下自己实现。“自我时间”不应该被理解为只包含一些轻松的活动,而是任何能帮助一个人达到他未来预期的活动。
在一天中的大约16小时都被分配到工作和睡眠的情况下,每个人大约有8小时的“自我时间”。如果好好利用这8个小时,你将会达到很多惊人的成就,因为一年下来,这就是大约3000个小时。
“大多数人都高估了他们一天能做的事情,但低估了他们一年能做的事情。”
人们还有一个误解,那就是认为如果你不花费远远多于常规的时间,你就不太可能建立起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事业。虽然不可否认这确实需要很多的努力,但是最重要的不是花费的时间量,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的坚持不懈的努力。大多数人低估了【复利】的力量:
再看看下面这两个简单的等式:
- 1.01³⁶⁵ = 37.8
- 1.10³⁰ = 17.5
所以说,在一年之中持续不断地为提升自己而努力,比你虽然付出更多的努力,但是只坚持了一个月相比,有着两倍多的成效。坚持加上复利效应带来的结果是强大的。
“如果所有的事情都很重要,那就说明其实没有一件事情对你来说是重要的”
我发现,大部分人在生活中要么是不能分清那些最重要的事,要么就是认为所有事情几乎同等重要。虽然我相信人要有野心,但是让自己成功的一个关键步骤就是确定自己的核心要务,并且让自己不受除此之外的其他噪音的影响。
最核心的事情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间推进,它们有可能会变,虽然这么说,但我认为在同一段时间之内,你最好不要有三个以上的核心进程。
厘清了一些关键的概念之后,剩下的就是关于如何改变你的行为习惯来让你真正地应用它们。同样地,如果我们看大部分人是如何消费他们每天的时间的,我们会得到一个类似下图的结果:
就我个人而言,为了兼顾我的工作和我的个人项目,我去除掉了生活中的一些干扰,比如,我不看电视,不往返于公司和家之间,我也没有男朋友。这些都是我主动做出的决定。
当然,以上有些事情只是暂时的,不过,我对于我会把哪些东西重新带入到我现有的生活中以及它们是否对我有利保持警觉。
我觉得我所使用的“北极星(north star)”的概念可以被认为是一种用于分配时间的方法。如果你做的事情有利于你实现目标(north star),那么这件事情可以被归类为“第一级(Tier 1)”。如果有些事情完全对你的成长没有帮助,那么可以考虑把它们归类为“第四级(Tier 4)”。这并不是说你要严格按照这个分类来分配你的时间,但是你花多少时间在哪些事情上至少要体现你有多重视那些事情。举个常见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