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一个老家的亲戚给我来电话,说儿子读不下书,准备让他明年跟着自己到外打工,问我的意见。
他儿子长得一表人才,明年就要中考。六年级的时候我辅导过一阵子他,当时觉得这小孩很聪明。尤其是数学,反应很快。后来考到县中,在当地算排名前三的学校。
我问亲戚,怎么就不准备读了呢?
回答说,喜欢上玩游戏了。我听亲戚的语气,他们家已经决定给孩子辍学,明年开春进城打工。
又是一个被游戏耽误的孩子。但像我亲戚这样,夫妻两常年在外地工作,根本没办法在孩子身边,管不到孩子。小孩这个阶段即容易学坏。
这篇文不说玩游戏的话题,之前我发过相关笔记。我想说说让孩子辍学打工的危害。
中国公安大学李玫瑾教授在《心理抚养》中说到,人做选择的时候容易忽视长远,只根据眼前,这样很容易对整个人生产生不非常不利的影响。
所以我们在选择的时候不能只顾及眼前的感受,要有明天的概念,要想一辈子的事情。这就是时间概念。
比如父母进城打工,不带孩子,把孩子完全丢给乡下老人带,这看起来是没办法选择的事情。但最后孩子很容易出现一堆的问题,而且孩子大了之后,你根本管不了。也就是说,扭转不过来。这就跟树的生长一样,怎么能逆转?道理大家都懂,但做到的人不多。如果从时间的角度看,尽可能带着孩子在身边,或在家谋生存。
我很幸运的是,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我妈妈一直在带我跟我妹妹。我现在一想到童年和青春期,整个回忆都是温暖和美好。而小时候的玩伴中,有两个小伙伴,因为父母在他关键阶段不在身边,最后在高中阶段因为玩游戏成绩直线下滑,最后一个在高二辍学打工,一个高三复读了四年最后考上本科。
再比如说,初中考不上高中,或者初中的孩子跟你说,爸爸我不想读书了。你也长期忍受着孩子不喜欢读书的讨厌,满口就答应。然后带着孩子下车间开始找活干,看着一个月能给家庭增加收入了,但是孩子永远开始成为了车间流水工人。很有可能的情况是他以后会在人生的一个固定的圈层,从一个车间换到另一个车间。他的视野和人生的基调似乎就永远被定下了。
不是说早点赚钱不好,也不是说做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就不幸福。
但这个孩子的人生本来有多种可能性,现在过早的被你定义了。每个人在不同的阶段,要做的事完全不同。我觉得父母还是要在关键阶段把握大方向,人生的路要一关一关的过完,才好。
再比如,高考报考专业,很多人肯定不愿意选择冷门专业,一定要选择毕业后钱多的专业。问题是,有这样的专业吗?你真的进入这样的专业以后,你能得到快乐吗?是你从心里热爱的吗?考不考得上还是个问题。这也是没有时间思维的表现。
不要只看表面的追求,不要一味的追求别人追求的东西,要认识到那些东西是不适合你,属不属于你,那真的是你要的生活吗?太容易追逐生活的表象的人,就很容易迷失自我。
我觉得遇到困难和迷茫时,要做出选择,这时候时间思维和空间思维一起用,这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