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是什么
早在2016年12月,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提出要在2020年把“战略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15%,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制造、生物、绿色低碳、数字创意等5个产值规模10万亿元级的新支柱,平均每年新增百万人就业。2018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首次明确指出要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此后正式将“新型基础设施”作为一个新名词,开始频繁出现在顶层设计中。
新基建是包含5G、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以及工业互联网,共计七大领域,涵盖通信、电力、交通、数字等多个社会民生的重点行业。所以,新基建更多地是数字科技方面的基建,5G作为核心节点一直串联着其他六个领域。
新基建:新也不新
虽然,各路网络大V和专家们在对新基建的态度上,既有大颂新基建能在长期和短期都能提振经济的,也有说要警惕历史重现和带来的负面影响。可谓是成也基建,“债”也基建。但不论“新”、“老”,基建拉动经济增长的本质离不开一个经济学概念:“乘数效应”。
“乘数效应”最先是由凯恩斯提出的,意思是政府投资或公共支出的增加会对国民收入有成倍增加的作用,最终使得宏观经济产生扩张。
举个例子
比如2008年政府提出要增加老基建建设,于是铁路总公司开始规划在全国各省增铺铁路、新建高铁站、制造高铁动车等,并共计投资消费2000元。紧接着资金进入其购入产品的企业,所以箭头就指向购入的企业。每个企业会将赚到的1000块钱,本着存一半花一半的原则,用来购买原材料和投资,共计支出500块。然后资金会进入二级企业,每个二级企业又是将赚到的钱分一半投资和消费,另一半用作公司储蓄。于是到达三级的企业和个人的时候,每个企业和个人也将赚到的62.5块中的一半用作投资和消费。所以在图中简单的三层传递链条中,铁路总公司投入的2000块会带动国民收入增加3500块,增长了1.75倍。如果链条够长,则乘数效应会达到2倍。
上面举的例子是老基建中的铁路,但新基建对经济的拉动也是同样的过程。其根源在于这些都是实体经济,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需要投入上游钢铁、水泥、机械工程等原材料,起到带动上游企业的作用。
另外,尽管各研究报告中关于新基建2020年整体投资规模的估计值从1万亿至3万亿各不相同,但总体来说都认为轨道交通在新基建中比重在50%左右,约5000亿以上。例如,3月份广东省发改委发布的2020年重点建设项目计划中,今年广东共安排省重点项目1230个,年计划投资7000亿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主要聚焦在城际轨道、5G通信等新基建上。回顾金融危机期间,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曾说,当年4万亿投资和10万亿贷款中,仅高铁一项就花费3万亿左右。
可见从这个角度来看,新基建并不是对老基建的完全替代。新基建从国家战略布局到各省的项目落实,其实都是在对老基建进行承接,新基建可以视作老基建的部分延续。
更多的也可以搜索公众号“掌经观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