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笔落字,却如鲠在喉。所愿所盼太多,期冀太多,能实现的却太少。一生漫长,却又极其苦短。那些我曾为之努力过、没努力过,得到、得不到的,都希望18岁的你能渐渐得到、实现。
人生有太多法则,以修身,以齐家,以治国,或以平天下。可如若蜉蝣的你我能铭记三点,则幸矣。
1.一个家。或许是多愁善感,或许是年龄和心智、理性真的会成正比,以前对家庭、家人的理所当然在现在看来,都是多么可笑,令人惭愧得一想到就会泪目。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感情可以比家更内在、深沉和原生性。”
活了二十多年才懂得这个道理,非常懊恼。我们都会很经常地,很自然地,很不自觉地保持对陌生人的微笑和热情,而把所有的闷气都发泄在最熟悉的人身上。有人说,另一半是我这一生最爱的人。后来我不敢这样说了。爱,这个字包含的内容太多太深,是一种最最最神圣的表达,是一种最最最不能用言语诠释的关系,除了对家人,我还真不敢轻易说出来。
纪录片《地球脉动》,看完后我最大的印象就是:所有动植物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交配、繁衍、传承。判断不了这种现象是物种千万年来发展的一种惯性还是与生俱来的本能,好像也不能用人类感性和诗性的眼光解读为前辈对后辈的“爱”和期望,总之,我疑惑,但也敬畏着。
别忘了,“家”,是一个人的终点。
2.一腔热情。人,最大的成功和责任,就是永远不要放弃自己,放弃对这个世界的留恋。不管是先天之材还是带有与生俱来的生理缺陷,不管是因后天努力而衣锦还乡还是因少了点运气而依然失意,没有任何事情是理所当然的。虽然在前,有客观规律不可改变,但在后,亦可加点主观能动性,使得缺陷没那么明显,或者失意带来的打击轻点。这不是盲目乐观,没有人要求你一定活得风光无限,也没有人要求你只能成功。成与不成,于己而已。
所以不管你是成绩好还是成绩差,不管你是那个“别人家的孩子”还是“生旧叉烧好过生你”,未来都是全新的,18岁的天空仍有无限的可能,说不定有一天你也成为了那个“别人家的孩子”呢?
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心和热情,学一种乐器,探索一个未知的领域,在看看自然的蓝海后平静自己······
3.爱自己。好像是从认识了“死”这个字开始吧,脑海里经常会冒出一个疑问:人,死了之后到底会去哪里?这个想法令我很恐惧,我知道人死了后,一切筋骨脉络都不复存在了,只剩下一抹灰烬,从此都看不到这个世界变成怎样了,看不到自己的子孙后代是怎样的,看不到那些爱你的人眼里的悲伤,也不能享受你在世时享受过的一切物质和精神体验了······我真的很害怕,特别害怕自己随时发生意外,让亲爱的人儿悲伤。
一句话:我很怕死。
对这个世界有太多不满和抱怨了,可即便如此我还是不想离开。
或许是因为本身就是一个遭疾病荼毒的人,我害怕自己或任何所珍重的人出现任何生理、心理上的破损和缺陷。开摩托不带头盔、超速行驶,不遵守交通规则,不按时按质吃饭,打球太拼命摔伤,跟人打架受伤,用刀把自己割伤,熬夜玩手机打游戏······你每一次受伤和一切对身体不好的习惯、行为都让我的心像吊在悬崖边上,承受着随时坠崖然后粉身碎骨的惶恐。太害怕失去任何一个珍爱的人,所以一直唠叨,也被一直认为理所当然,也就一直没改。
请,对“死亡”保持一种敬畏啊!
不要受伤,那怕是破一个手指而已。爱自己,保护自己,坚持锻炼,真的,当你生病了很多梦想可能都不能实现了。努力活到最长寿的岁数,不要让爱的人觉得遗憾。
每次考完试,都会“堕落”地生活几天,无所事事,然后当某一天躺在床上,听着耳机里诉说着“只有我/看着别人的快乐/竟然会感慨,就让我/听着天大的道理/不愿意明白”,才发现现在的自己不是自己想要活成的样子,于是一跃而起,去找寻自己。
希望在更广阔的青春里,不论遇到多少次“堕落”,你都还会偶然感慨,还会继续寻找自己。
希望在更漫长的岁月里,会一直陪着你,陪着你哭泣、欢笑,分享你的喜悦和失落,陪着你成长。
希望,你,一切皆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