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游天下(453)太原双塔寺


文/石岩磊

    太原,古称晋阳,处于太行山与吕梁山之间的盆地里,汾河穿城而过,其历来被视为风水宝地,先后出过19位帝王,因此也被誉为“龙城”。宋太宗赵光义在攻陷晋阳城后,一把大火将古城化为灰烬,太原从此一蹶不振,名士出现断档。

      明万历年间,太原的文人士大夫认为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形是造成当地人才不济的根源,所以集资在城东南方向修建了“文峰塔”,以提振太原的文脉,并建永明寺。9年后,笃信佛教的慈圣宣文皇太后又出资在文峰塔的旁边建“宣文塔”,用来安放高僧舍利与佛经,寺院也更名为“永祚寺”,意为福气永昌、好运不断。

      尽管两塔的功用迥异,但它们相距不过60米,构造也极其相似,高度均为54米,且都是八角十三层,为太原城古建的至高点。它们犹如一对孪生姐妹花一般联袂迎风而立,守望着古晋阳,为龙城祈福纳祥,也成了如今太原市的地标性建筑。由于两座高塔的名气日隆,永祚寺便被当地人习惯性地称作“双塔寺”。

      双塔寺最大的看点是其中精美的砖雕。寺内的大殿、古塔均用灰砖建造,飞檐翘角都做了雕花处理,雕琢出的缠枝花卉、飞禽走兽无不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大有呼之欲出之势。薄薄的花瓣恍若可以透见新蕊,龙、凤、狮、马等脊兽更是昂首挺立,仿佛在啸天震地。最让人惊叹的是三圣阁里的藻井,它全部由青砖叠压而成,形成拱券状的穹顶,恰似万佛攒动的经堂,播撒下空灵的梵音,令人叹为观止拍案叫绝。

    而大雄宝殿前的“栖霞仙”牡丹为明代遗物,已有几百年的寿数,是我国最古老的牡丹植株。现在,寺内又引进了姚黄、魏紫、赵粉、豆绿等40多个牡丹珍贵品种,数量高达6000余株,可谓是一座争奇斗艳的百花园。每到4、5月份,这里便化作花的海洋,赏花的人群更是络绎不绝,人面牡丹相映霞,双塔砖雕祚无涯,而太原城在文峰、宣文的加持下也迈向人才辈出的高地。

    一寺、二塔、三晋、四世,饱经风霜的太原又焕发了生机盎然,以晋商为代表的各路豪杰让龙城英姿勃发,好风好水再次轮转到这座古城。从去年开始,以双塔寺为核心的太原最大公园正式启动,游园赏牡丹、登塔望晋阳,已成为太原市民休闲的新热点。而外地游客也纷纷前来与姊妹塔合影留念,从她们的倩影中追寻古城的辉煌历史,同时祈盼可以沾沾双塔的光,能够福气满满好运连连。

      2022.7.28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今天独自骑行到遐迩闻名的双塔寺游览。 半路上,下起了小雨,这也是我今年遇到的第一场雨,兴奋地在雨中骑...
    横塘柳阅读 1,508评论 0 1
  • 双塔高均为54米,南北对峙,相距46?6米,均用砖砌仿木构筑,与大雄宝殿结构一致。 塔呈楼阁式梭形,随着塔身...
    张强_4fff阅读 3,961评论 0 1
  • 文中照片均为“黑白的触动”作者所摄,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严禁盗用! 前言 太原离石家庄不远,风沙也不小,但也许是黄...
    黑白的触动阅读 3,192评论 0 2
  • 今天计划在太原看看双塔寺和山西博物馆,下午坐火车去大同。 双塔寺真实的名字是永祚寺,里面的双塔是太原...
    无用的补天石阅读 4,260评论 1 2
  • 春归夏至五月初,花开惜春少。 永柞双塔宋时风,空叹三百年余诵经声。 龙城牡丹多风骨,富贵不论争。有洁白如玉的白牡丹...
    天蝉女阅读 6,861评论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