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之旅的理解是完整展开自己的过程,我认为这个解释更本质。带着主体感去选择,展开自己,要在真实世界真实关系中展开(适合的朋友,而不是大学环境中),其次,深入认识自己,触碰自己的痛苦。
这个过程中,主体性非常重要,是“我”的意愿我的选择。真正的自由,要在拥抱内心黑暗后才能获得。
至少一直误解,英雄之旅就得渴求他人理解,倾诉自己的苦闷,追求一个花园。但其实在大学或许社会环境中,你对感觉的敏感很容易招致指责怨怼。社会本就是一个沙漠,不能要求一个沙漠给你水和照顾。
另外一个脑洞,花园可以从记忆里面挖掘,在教育机构的记忆,童年家庭的记忆,都是花园的养分,只是因为我之前一直封闭着,隔绝着情绪,导致珍贵记忆丢失。所以我要追寻自己丢失的记忆!
无助的时候,消沉负面的时候,其实是把自己的意志和自我藏起来,不在关系中表现。理解自己的消沉负面,其实也是在理解自己的境况吧,把自我收起,先适应这个境况,等待合适的时候,展示自我,争取一个自己说了算的人生。
这也让我联想到中国式好人的一面吧,把自我掩藏,为他人的意志而表现,也就是begood type(表现型),这时候避免抑郁避免冲突效果最明显,但是过度之后就会有人忘记自己的感觉才是最应该重视的,自我是最需要感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