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这些网络流行语你听说过吗?它们是什么意思?
1、大家说一说,你认为应该如何对待这些网络词汇?
2、我们看看网友们如何看待:
微博用户刘大可先生说:除非引用,我绝不使用正在流行的网络流行语,不是因为鄙视它们,而是因为这会占用我的词汇量。一个人为了追逐潮流,会不分场合地使用少数几个词汇,把“根据不同语境选择不同词汇以提现差异”的能力换成“给少数几个词汇创造使用机会”的能力,时间久了,这个人就失去了详细描写和准确表达的能力——这对一般人或许无所谓,但对于我来说是砸了饭碗。我讨厌“进行”,也是因为这个词会使动词词汇量大幅缩小,喜欢用这个词的人很难简洁地表达清楚自己。
网友高中生小王说: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信息的传递和更新也越来越快,新事件的出现甚至可以衍生出多个词汇,这些词汇的生命力远不及传统词汇,它们大多随着事件热度的降低而淡出人们的视野,而能保存下来的词汇可谓是寥若晨星。
网友grey说:使用网络流行语影响表达表述能力 词汇量和用词准确性急剧下降 什么情感和语言表达都往“666”“打call”“搞事情”这种大筐里装 日后想拿就拿不出来了
3、老师做总结:我们必须正确认识流行语对我们当今社会的影响。任何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我们应该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去看待流行语。事物的好坏都是相对的,流行语的出现不是一无是处也不是百利而无一害,这就要求我们应该抱着宽容理解的态度,客观公正的看待。比如“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你OUT啦”“学霸”“给力”等词,这些词言简意赅,幽默风趣,可以让人们在紧张的工作生活中得到放松,调剂枯燥生活。但如果流行语使用不当,给整个社会传播的就是负能量。比如“我爸是李刚”这句流行语不单单是讽刺权势欺人,也同时无形的向公众传播拜金钱拜权势的信号,让人们在无形中受到流行语潜移默化的影响。
一方面流行语为中国文化注入了新活力,推动了中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但另一方面由于流行语缺乏规范性,导致一些低俗流行语的出现,如“找你妹”“你大爷”等一些不雅流行词的出现,就会对中华文化造成破坏,不利于中华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所以我们必须清扫流行语中的垃圾,提高流行语的文明含量,向社会传递更多的正能量。
4、互联网除了改变了我们的说话方式,也改变了我们的阅读方式,我们现在很多人都是用手机或者平板、电脑阅读,你喜欢在网络上阅读吗?你认为对比纸质阅读,电子阅读有哪些利弊?
5,即兴辩论:网络阅读会取代纸质阅读吗?选择自己的立场,即兴起来发言,每一次发言方加一分,发言精彩者多加一分,分数较多一方胜出。
6、互联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比如网购,比如网络直播,比如滴滴打车、外卖等。那么我们如何利用互联网的便利来学习语文知识呢?
7、请大家回家利用网络搜索一篇自己喜欢的适合朗诵的诗、文,并找一曲适合的背景音乐作为配乐,接着用手机录制自己朗诵的视频,最后将视频传到优酷网或者网盘分享给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