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罗辑思维例会内容然后有感。
标题有限的文字不能概括本文的精华。
1.知识才是恒久有用的。
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知识轰炸的时代。互联网节省了知识获取的时间成本,同时也为优质内容的传播提供了很多载体与渠道,像简书、得到、知乎、一直播、赤兔等纷纷迎风而起。
在大部分人眼中,现在到处都是微课、碎片化时间也能学到知识,真的是很方便。但是,如果你抓取的不是知识,其实是信息呢?很多文章能够引起你的共鸣,然后你会心一笑,觉得从这个小故事中也学到了道理。那之后呢?保证不出3天就忘记了。
如果你觉得不是,那么请问一问自己:3天前你阅读了那篇微信文章,讲了什么?知识永远经得起推敲和实践,信息过了这个浪潮就变成了互联网的垃圾。
区分知识与信息,是个人成长首先要学会的。
2.知识是定量的。
大胆假设,知识的增长速度其实是有限的,那么其实爆炸增长的是信息。
很多人购买微课是因为焦虑,朋友圈的转发、群里其他小伙伴的上进,刺激着自己渴望改变却懒于行动的内心,持续刺激+原地不动,于是越来越焦躁。
其实,那么多微课,相似的选择1种就可以了,通过线上课程入门,然后刻意练习,后期可以通过书、论文继续深度钻研;聚焦目标,设计自己的阶段性成长。我们要成为猎手型学习者,而不是漫无目的地散钱。这是学习的套路。
所以你不用焦虑了。
3.对于内容创业者,服务也许更重要。
随着内容创业者越来越多,课程同质化也会越来越严重(上一段的假设中提到知识其实有定量的),那依靠什么来俘获用户的心?其实是服务,无处不在、无微不至的服务。
服务是什么?
交付:用最少的时间、最高的效率让用户听懂;
给予对象感:冰冷的机器后其实是一个温暖的灵魂;
创造舞台感:社群的平台、成员之间的关系、主体间性,让每一个用户都是主角。
所以运营也是基于产品的服务。社群营销也是,社群规则的建立、运营,不正是在服务好80%的用户吗?
服务的秘密?把用户当活人就好了。
最后,希望建立我们的主观间性,即多维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