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主要描述的是悉达多作为一个婆罗门,或沙门的对真谛的探寻之路。
悉达多是个聪明有慧根的人,对于婆罗门、沙门的教义等的感悟与学习很快,但是年轻的他不满足,也一直很困惑,真谛是什么呢?
乔文达相当于是悉达多的发现,从小被他说吸引,也立志要追随悉达多,觉得悉达多不仅仅是婆罗门,他应该有自己的教义。所以他也跟着悉达多一起离开婆罗门,跟随沙门。
作为一个人,悉达多脑子中的奔腾,而口中的静默,乔文达可能感觉自己受到奚落等,在遇到了乔达摩他们说认为真正的圣人时,便追随了他。而悉达多并没有选择追随。他认为:乔达摩口中的教义,很完美,他能够自圆其说,但是世界是不完美了。他的教义太完美了。(我也不太懂)
因为乔文达的离开,这位曾经他忠实的追随者的离开,他领悟了,真谛不是对于外界的求知,而是对于自身内在的求知。于是他来到了“世间”,体验世人的生活,做生意赚了很多钱(作者这里描述的很简单),也感受到了情爱、走题欲望、财富等,最后自己已经成为了“世人”,丢失了曾经沙门说珍贵的:斋戒、思考、等待。
随着悉达多的沉沦,他走向破产(这里只是我猜测),在与迦摩洛最后一次情爱中,他感受到了迦摩洛的焦虑。破产悉达多并不在意,因为他一直把生意当作说游戏,他在意的是迦摩洛。他们两个是相爱的,但是注定没结果,悉达多离开了。迦摩洛也发现了自己的身孕。
这个是悉达多和乔文达分开后的**第一次见面**。一个是乔达摩的弟子,一个是落魄商人。乔文达认不清悉达多,只是处于教义留守,确保“落魄富人”的安全。乔文达很疑惑,尝试理解悉达多所说的“我失去了财富,财富失去了我”,而后不解的示意离开了。
“我没有目的地。我们僧人总在路上,生活规律。宣法,祈食,赶路。雨季后,我们从一处赶往另一处,一贯如此。你呢,悉达多,你去何处?”悉达多道:“我亦如此,朋友。我没有目的地。我在求道的路上。”
后来他决心要去找船夫,瓦稣迪瓦。因为当时他不如俗世也是做他的船,他希望也是这位船夫把他带入新的生活。
船夫无儿无女,唯一的妻子也在几年前去世。船夫收留了悉达多,在船夫的引导下,悉达多倾听河水的教义。
他悟出了:时间并不存在。对于河水来说,它没有过去没有未来,只有当下。
一年年的过去,悉达多和瓦稣迪瓦越来越融洽,乔达摩也即将涅槃。迦摩罗带着小悉达多去朝圣,无奈小悉达多被宠溺,早已被惯坏了,一路走走停停,在渡口迦摩罗被蛇咬伤,最后被瓦稣迪瓦救下,被带到了家,悉达多一眼便认出来儿子,和迦摩罗做了告别,将其安葬。
而后,儿子跟着悉达多过了一段时间,儿子娇生惯养,不习惯干农活,也随意发脾气,而悉达多都是以德报怨,希望用耐心感化他。但这一切被瓦稣迪瓦看在眼里,他并不觉得儿子跟着他就是好的,他觉得这是一种“轮回”,悉达多从前走过的路,小悉达多就算重新走一遍,也无法改变的,这个他自己的求知之路,不能约束他在悉达多的身边免于轮回。悉达多也未曾没有过这个想法,但是他还是摆脱不了世人的情感,作为父亲,做不出这种事情。
一天,小悉达多偷跑了,跑回了城里,回到母亲之前住的漂亮花园。悉达多知道儿子不会有什么危险,但是他就是很绝望,摆脱不了世俗的亲情。
而后有一段时间,悉达多每遇到有儿子女儿的船客,就会羡慕,哀怨自己无法拥有这种幸福,他十分的思念儿子。他又想到,当时他从婆罗门离家出走时,自己的父亲未尝也不是这样的感受呢?这又何尝不是一种轮回。
在瓦稣迪瓦在引导下,悉达多回归平静,不再与自己的意志做斗争,明白了如同河水一般的“顺流而行”,接受了现实。瓦稣迪瓦摆渡了悉达多,他回归了丛林(这里应该指涅槃了)。
悉达多此时已然是个圣人、完人了。乔文达闻名而来,却不知船夫是他的青年同伴悉达多。这是他们分开后的**第二次相遇。**
此时悉达多的智慧已经超脱了时间、世俗等的限制。
知识是可以被分享的,但是真谛并不是一堆堆的知识,这也是他之前离开老师们的原因。真谛的需要自身去发现,去体验的,是不能言传的东西。
没有完全的善,没有完全的恶。虚虚实实,真真假假,如果我们能分清楚黑白善恶,只能说明这种教义的黑白的,是局部的,是片面的。(这也是当初悉达多向乔达摩问的那个问题)
如果时间是不存在的,世界如同河水,只有当下,世间万物都是幻象。
此时的悉达多不再追求真谛,不再寻求真理,也不在乎自己的教义能否被宣扬,自己能有多少教徒。他唯一的事情,就是爱这个世界,怀着爱、惊叹、敬畏地注视万物和内在。
悉达多口中的爱,与乔达摩教义中的仁慈、宽容等,其实是一个意思,只不过是言辞上的不同。爱事物,而不是爱言辞。
---
时间存在吗?
时间是不存在的,时间只是人的一种说法,或可以说成是一种幻象。
我们普遍认为的时间,只不过是想象出来的东西。对于地球,对于人来说:地球自转一圈是24小时,绕太阳公转一圈是一年。
一百年前的爱因斯坦提出,时间就是空间,就是运动。在十年前,如果你超光速的运动,你也能看到十年之后的我的信息。
河水无处不在。无论在源头、河口、瀑布、船埠,还是在湍流中、大海里、山涧中。对于河水来说只有当下。既没有过去的影子,也没有未来的影子。
如果说人的一生就像一条河,我们用幻象把它分为幼儿、少年、成年、老年。那么过去就是前世,未来就是死亡或重生吗?
“一切都是本质和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