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百叶窗的缝隙,我看到窗外的光已明晃到刺眼。不得不把窗帘的叶片斜了斜,挡一挡阳光,留给我一点早晨最后的昏暗。
窗户外是新起的几幢高楼,我眼见着它们从打地基起,盖到如今的三十多层。机器的滋滋声,榔头般的哐哐声,每天伴着我。
两幢楼间,还能看到远处的山坡,没有被建完,仍是郁郁葱葱的风貌。是城市中难得的风景。
在这座城市里,我只有这扇窗,聊可慰藉。
然而窗外的所有物事,与我一点关系也没有。
年轻的时候,羡慕一切新奇的事物。
那时候做广告,多少有点是因为,觉得那是个光鲜的职业。
第一次去摄影棚拍广告,模特是香港来的,拍的是面膜广告,然而模特其人比广告上看来的要美上许多倍,五官立体而精致,即便不加修饰,也足以从路人中脱颖而出。
摄影棚本没有我的工作,是知晓在拍摄,难得地鼓起了勇气,求总监让我去看看。
细想起来,当时的感觉,无非是觉得,多新鲜啊,一般人可看不到呢。
后来,渐渐就觉得,见人所不能见,也不见得就是什么了不起的事。另外,了不起这三个字,也没什么重要的。
再后来,有同学从中传毕业,去了中央台,春晚的时候晒了自己的工作证。
群里聊起的时候,有人口气很酸,显见是艳羡而不得的那种腐朽气。彼时我已不太以为然,视之为一份接触荧幕名人较多的工作而已。
再往后,研究生毕业,周围众多家底丰厚、个人优秀的苗子,多是选择回乡,做一份稳定而普通的工作。那时我不解,人往高处走,明明有那个本事,为什么不往那些更光鲜的地方去呢?
现在,多少有些明白了。工作和生活,适宜自己的,才是最好。
我从小镇出来。前半生都在被教导:人要往高处走,越高越好,泯然众人是没出息的表现。
而我那些生长在江浙富饶之地,从不知贫穷为何物的同学,大概也从未接受这样的教育。对他们而言,奋斗是很可笑的,他们只要平淡地生活着。
不是吗?哪一个高举奋斗大旗的人,不是被严苛的环境逼出来的?
大部分人的奋斗,说到底,不过是为了更好的物质生活。
若你出身优裕而出类拔萃,有唾手可得的安稳悠闲生活,何必用力过猛。
聊起这个话题,是因为前日,与一年轻姑娘谈起,有同学在中央台工作,她瞬间眼里便有了光。
而那份光鲜的工作,背后的苦楚,我是知道的。
四周环绕着家世和能力上无法匹敌的人,升迁无望。
不要跟我谈什么努力。以为努力就能改变一切,不过是因为你没有见过天赋超群的那些人,他们是你努力一生也无法超越的,除非重新投一次胎。
在中央台积累的工作经验,拿出去却并不好用,于是就连想跳槽也无路可走。
在帝都,电视台的薪水,也就跟三线城市的公务员差不多,饿不死,别的,就别想了。
活了这把年纪,才终于明白,凡事要从己出发,才是真正好的选择。
出入酒会,出差住五星酒店,见名人,所起的最大作用,不过是朋友圈里走一波,获得大把艳羡的眼神。
那些表示羡慕的人,也不过随口说说,真要换,人家还不干呢。
而我,就守着我仅有的这扇窗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