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听雨
蒋捷 〔宋代〕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
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今日再次读蒋捷《虞美人·听雨》忍不住肤浅写点心得
年少时读戴望舒的《雨巷》,那份轻愁真是雅致,恨自己不是生在江南,没有丁香一样的忧愁和太息一般的眼光,盼望着有一天,自己身着旗袍,撑一柄油纸伞,在青石砖走一走那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后来又读一首海外华人的诗:“雨天过访,尚未敲门,伞的水渍,如今到了风轻云淡的年龄,对雨的感觉,越来越成为一种心境,飘雨的日子让音律在屋中悠悠流淌;喜欢捧一本书,让墨香沁入心脾然而更喜欢的是什么也不做,临一扇窗,看雨丝飘飘摇摇,听雨声淅淅簌簌,什么都想,什么都不想,让虚浮的尘念沉落、沉落,沉到心灵的深处。
这个时候,雨,似有却无;声,无声胜有;念,欲诉还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