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寓言故事:白马非马

庄子在《齐物论》当中,引用了“白马非马”的故事,故事的内容是这样的:

有一天,公孙龙骑马通过一个关口,被守卫拦下来,说:人可以进,但是马不行。

公孙龙说:怎么判断一个东西是马呢?马有四个蹄子和一个长脸,这是从马的“外形”上定义的马。但是,这个说法,没有规定马的“颜色”。

“外形”、“颜色”不是一个定义角度,所以白色的马就不是马。

守卫又说:你有白马,不能说是没有马。既然不能这么说,那么白马不就是马了吗?”

公孙龙反驳到:如果说“要一匹马”,那么黄马、黑马可以满足要求。但是,如果说“要白马”,那么黄马、黑马就不符合要求了。两种要求不一样,这不就说明白马不是马吗?

守卫说:照你这么说,马有了颜色就不是马了。难道世界上有无色的马吗?如果没有,怎么能说所有有颜色的马都不是马?

公孙龙说:如果马没有颜色,就只有马的外形,那么就不存在白马,这不正好说明“白马非马”吗?

公孙龙的 “白马非马”确实很荒谬,但是,他说的话却没有错话,为什么?

汉语中的“是”,有两个意思:

一个是“等于”,A是B,B是C,那么A等于B等于C。

另一个意思是“属于”,白色的马属于马这个物种,黄色的马、黑色的马也属于马这个物种,这是常识。

公孙龙用的逻辑是,“白色的马”不等同于“马”,两者是从属关系,确实不相等。

公孙龙用形式逻辑把人绕晕,很容易就能让对手哑口无言。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1- 

学会这种形式逻辑的方法,遇到难题时,这也是一个可以借鉴的方法。让对方跟着自己的思路走,把对方带入自己的逻辑之中。能解决难题的方法都是好方法。故事中,公孙龙无论用什么方法,只要能带上马通过关口,就是解决了难题。

2-

工作、生活中,如果遇到这么一个人,跟着对方的思路,按照对方的逻辑去跟他辩论,一定是辩不赢的。

遇到这样的人,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避开具体概念的陷阱,直接点出逻辑本身的错误。

别去讨论什么“马的定义”“白马符不符合”“颜色规定还是外形规定”之类的具体问题。

要看到这些叽叽喳喳的讨论,都停留在概念层面,根本经不起客观事实的检验。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