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十六日,是巍山古城美食节开幕日。头一天晚上,我就报名了基地组织的参加巍山美食节的活动。
了解当地人文地理民俗风情,亲口尝尝当地美食,是大多数人在旅途的人都会雀跃的。能非常幸运地赶上了一年一度的美食节,我们怀抱一份欣喜,一行人走进了这座古城。
巍山古城是一座具有浓郁地方历史文化特色的城市,更是南诏国的发祥地。
隋末唐初洱海地区有六国势力较强的小国,建立了云南一带少数民族政权,分别由六国国王统领,被称为六诏。占据在巍山古城的蒙舍诏在诸诏之南,被称为南诏。南诏首领皮逻阁在唐朝的支持下,于唐开元二十六年兼并了其他五诏,统一了洱海地区,南诏政权正式开始。也正是在这段时间里,金庸先生笔下段誉的祖上段俭魏,为辅助南诏国建立政权,立下了汗马功劳。后来段氏一族虽经建国又被灭,但大理段氏没有从此结束。他们继续世代担任元朝的"大理总管”。巍山古城在元代时期就是由大理段氏总管建筑了土城。到明朝时,古城才正式建城。
巍山古城是中国保存最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群之一。古城内大街小巷纵横交错,呈标准的井字结构建设。城内房屋基本为中式,南北主轴线两侧的房屋,则完整地保存了明、清时代的建筑式样和配备风格,始建于明代的拱振楼、星拱楼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巍山古城内的标志性建筑。
2015年建成的南诏愽物馆,记录了南诏国各个历史时期的进展轨迹,那一个个石碑,一扇扇精巧木格门,都在诉说着一个个久远的故事。
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巍山古城,还是鼎鼎有名的中国名小吃之乡。
用秋季巍山大米制作的饵块,在佐以不同色彩上配备各种寓意喜庆的图案,烧、炒、卤,煮,不同的做法,有不同的味道。
饵丝是云南地区常见小吃,巍山火巴肉饵丝以色泽洁白、质地细腻、入口软糯,火巴肉汤汁鲜美,味道浓香,在云南饵丝类小吃中独占鳌头。
源自宋、元、明、清时期四川成都黄龙溪古镇的一根面,在巍山古城也站稳了脚跟,一人一碗一根面,多人等吃同一根面的情形,屡见不鲜。我也在太阳当顶时,排在长长的队伍后,准备在饱饱的肚子里再添点被多人争抢的一根面,无奈不争气的脚痛熬不住只得作罢,错失了一根面的味道。
巍山古城除了还有回族卷粉、牛干巴、锅巴豆粉、凉粉凉虾,以及我浅尝了一杯,洒了玫瑰花的甜酒冲奶等等小吃外,巍山的蜜饯与酱果酱菜,也名声在外。在阳瓜江两岸从古时开始,就有种植瓜果植物的传统,成熟时季,遍地是瓜。巍山人制作成的无花果、冬瓜、槐果、茄子蜜饯,卜酱豆、麦兰腌菜等等,都叫人垂涎欲滴。
小吃节游人实在太多,不一会儿,边走边等边吃边看的我与同行人马走散了,当我在临近牌楼的一间铺面前,弯腰选购一点土特产起身后,发现没有了退路,被人挤抬着进入了牌楼后的另一条街,这个摆满长桌宴的街上,热闹非凡。几十张长桌子一字排开,吃宴的人分坐两边,各种民族服饰争相斗艳。彝、白、回、苗族等一波又一波各民族的人们,唱着跳着他们的民族歌舞,为宴会凑兴。所剩不宽的街铺两道上,挤满了咔咔拍照和摄像的游人。这次吃的是牛头宴,相隔一两米,就是一个牛头,看着它们齐刷刷地摆在几十米的长桌上,我心里也奇怪地产生了一种神圣感。
走马观花般逛了一下古城,于熙熙攘攘中浅尝了一些小吃,我知道,这座有着六百年历史的古城,远不止这些。在古城内外,还有众多明清古建筑,如:文庙、文华书院、玉皇阁、东岳宫等未及踏足,还有离古城不远的全国14座道教名山之一的巍宝山都值得去探访。期待下次能重游这块土地,发现更多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