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儿子的十三周岁生日,女儿请我们到附近吃了自助餐。早在暑假前,儿子就嚷着要过生日。他六年级时,参加过好几个同学的生日聚会,想回请一下同学。
我向来不主张给孩子过太隆重的生日。更不同意邀请同学聚会。那样既助长互相攀比习气,又受往来迎送的累。正好孩子的生日都在假期,借口同学不在城里推开。
女儿到西安办事,遇上弟弟过生日,主动作东请饭。讨论了一番,最后定了自助餐。自助餐店既有涮烤的肉食,也有地道的传统美食和精美的小蛋糕。
学校因为天气原因放假,外甥女正好也在家里。我们一起举起饮料杯祝福后,孩子们大快朵颐。儿子的十三岁生日赶上初中开学,一个结点,一个开端,有纪念意义。
想起我十三岁的样子。背馍去镇子上学,住校。父母替我借好13元学费和被褥,没有精力和能力管其它事情。我住着砖头和泥土叠成的通铺,没有觉得不合适。
为什么儿子住校我就要不停地纠结?会不会遇到不良少年?能不能管好自己的钱财?晚上不提醒能记得泡脚洗袜子?早上没人喊起床会不会误了早餐?
今天开始,儿子就要住宿舍。原来说得很慷慨,早上走时依依不舍,我就又送到学校门口。走时千叮咛万嘱咐:不要和同学闹架,有时间就看书补笔记。
我最担心的是角膜塑形镜,怕他晚上戴眼镜前擦不净桌子洗不净手,早上起床迟取不了眼镜。儿子在家丢三落四,万一丢了眼镜,重新配眼镜花钱又费周折。
差不多相同的内容,我唠叨了无数次,儿子有点不耐烦。我知道他不耐烦,还不由得要说。拉门的瞬间说,上学路上说,学校门口临分手又说了一遍。
朋友圈和家长群里“开学第一天”家长爬墙看娃的照片和视频,引起广泛关注。有人评论说,幼儿园学校是从外面往里看,养老院是里边往外照。人性使然。
娃进校园,我的心也跟过去了。下午去学校门口散步,校门紧闭。军训第一天,响亮的喊声越过围墙在空中盘旋。我从门缝拍了几张照片发到家长群,家长朋友们很开心。
老妈暂时在我这里,下午娃放学我出去了一阵,学校门口想看看儿子。打电话叫他出来见一下,儿子说他在灶上吃了,回到宿舍,准备到教室上自习看书,不出来。
我有点失落。回到家里,我妈把门反锁了。我拿钥匙在外边拧,我妈在里头乱拧。好不容易开了门。我抱怨了几句:走时说好的,出门不到一个小时就等不上了?
我妈很委屈,她听说我去等娃,爬窗子照不见,眼看见天黑了,心里急,要出来寻我,又开不了门……我说:“水晾好,零食放好,不晓得拧门干什么?”
我妈不受气,给我小妹打电话,让小妹来西安寻她,要回老家一个人生活!我小妹电话那头直倒好话,才平息了。本来我是生自己的气,没出息。老妈不小心背了锅。
喝了杯水,缓过气来。想起路上和学校门口遇到穿校服的学生,说的都是学习。包括一楼等电梯,还有两个孩子讨论物理题。这说明学校风气好,心里得到安慰。
刚才不由得又打了电话,儿子说睡下了。今天宿舍9点关灯。在家里,天天晚上我要督促睡觉,十点说到十点半,十一点还不睡。刚才打电话说睡了。
昨天我们干杯时,祝福儿子健康快乐成长。今天又不放心他的适应能力,不忍心放手让他去尝试住宿舍。可是不经风雨洗礼,又怎么能健康成长?
朋友圈照片告诉我们,是大人舍不得孩子,离不开孩子。儿子住宿舍第一天,我算是明白了,儿子虽然羽翼未丰,却早已向往雄鹰翱翔,我这只护仔的鸡妈妈该收翅膀了。
只要有蛋糕,不点蜡烛不唱《生日快乐歌》也是可以的。住校第一天,祝你:遇良师,择益友。学习一世,回首有爱相伴。勇闯半生,归来仍是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