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的初冬有点深秋的味道,最近一直在思考如何把数学上得更有趣和生动的课题,今天进行了第一次尝试——带学生去捡树叶。这听起来对于一年级小朋友来说似乎有点好玩,课上起来也确实好玩。
上课铃声响了,我先带学生做了一些课堂活动,认识了今天的日期,引出季节的话题,然后通过谈话让学生对这个季节有所了解,借此希望能引起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观察,接着排队去校园捡树叶。课前我观察了一下,校园的大树不多,树叶也不多,加上保洁阿姨的清扫,地面几乎是干净的,但好在离教室最近的那几颗银杏树在秋风中时不时会落下几片叶子,不多不少,正好够用。
走出教师我拿出手机播放《排队歌》,孩子们在歌声中有序地寻找大树,开始同学们并没有表现的很兴奋,但看得出每个孩子都很喜欢这个活动。找到大树后,我们就在树下捡树叶,在捡树叶的时候我发现:有些孩子是在家长引导下捡的,有一些孩子自己对这个活动就很感兴趣;有些孩子在有意识地捡好看的、有些孩子在刻意捡更多、有些孩子不知是怕脏了手还是不喜欢这种触感一片树叶也不捡,我对这些行为都不做要求,无论还是什么态度,我都鼓励和支持,因为这是对学生的尊重也是出于本节课的需要。
捡了一两分钟,孩子们就把打扫得干干净净的校园里的落叶捡的差不多了,我整队带孩子们回到教室,回到教室后从容地播放一个短视频让孩子休息一下、安静下来,给孩子们一个转换的时间。今天课程的内容是整理与复习,我将本单元的复习内容融入到一个季节性的“捡树叶”的活动中,也就是使用孩子们捡的树叶,复习本单元的内容。
首先,基于有的学生捡了树叶、有的学生没有捡树叶的情况,复习“有、无”的概念,然后通过“变魔术”的游戏,对学生提出要求“变出一片树叶”、“变出两片树叶”复习“1/2”的概念;其次,借助“2片树叶”让学生观察比较大小,复习“大、小”的概念;接着使用学生捡的树叶的数量复习“多、少”的概念。整节课都使用学生自己的道具“树叶”展开教学,教学中通过看一看、比一比、说一说等活动,根据学生的情况灵活调整问题和活动方式如单个说、分组说、竞赛说等,引导学生巩固对数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孩子们在愉快中学习,我也很开心。
课堂是师生互动的过程,也是一个与生活和生命息息相关的事件,每一节课都应该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展开,让孩子在愉悦的情景中乐于参与。能够给孩子在童年留下深刻记忆的是一节好课,能够让学生自主参与而又有所得的更是一节好课,关于“有生命的课堂”教学,值得我们用一生去追求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