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台上,越写胆子越小,这种感觉一直都有。
最近一段日子,“症状”越来越严重。
远远地望着手机,迟迟地不愿动手。
一指禅,在手机屏幕上,划拉了好几年。
直到有一天,突然发现,还有一种叫“剪映专用笔”的神器,可以把手指头,彻彻底底地从繁重的体力工作中,给“解放”出来。
写字如开车。
与刚上手,摸方向盘那会儿的兴奋劲儿完全不同。
无知者无畏。
随着年龄增长,时间的推移,驾驶时间的累积,驾驶员的胆子,反而会越来越小。
老司机们都会有这方面的亲身感受。
就算️有天大的事情,只要开车上路,心中敬畏便愈演愈烈。
慢下来,等一等,这个是最起码的姿势,也是成熟稳重的标志。
开车敬畏生命,对行人亦对自己。
写字亦然,对自己更对读者。
无知者无畏。对于初学乍练者而言,那就如入没有任何有形或无形门坎的城池。
懵懵懂懂笼罩下的恣意妄为,引发了无所知到无所惧的连锁反应。
出于对文字的尊重和敬畏,俺早就把当时不知天高地厚,愣是把自己拿不到台面儿上的东西说是作品,更不敢把写字奢侈成写作了。
有必要这样吗?
有必要。
很有必要。
诚惶诚恐地对待写字,绝不利用手上写字权力去草菅生活、恶意升华、肆意糟践自己或别人。
是在新媒体平台试水以来,对写什么、如何写、为什么写字的深刻反省。
过去写字热衷于快,喜欢拼数量多。手忙脚乱,汗流浃背,心力交瘁。
就此失去了优雅淡定,没有了从容不迫,丢失了含英咀华般的自我观照。
开车淡定无大碍,
写字从容出好文。
好文字是靠别人品评的,从容得靠自己去修炼。
阅读是让自己的文字变得越来越优秀的根本途径,这是一个越来越让许多喜欢文字的人都可以接受的事实。
好的语言抛开长短,细细品味,韵律真的优美,让你过目难忘。
王朔的随笔里,有很多字数非常多的大长句子,经常会是几十个字,没有停顿。
他一定是带着激情,一鼓作气地一挥而就。
当你读的时候,也得遵循着他的节奏,一眼不眨地一气呵成,才能还原出原文的意境。
否则,真的难以读出王朔作品中,在语言表达时,那种特别的精彩。
阿城作品出彩儿的地方,就是那一串又一串的三五个字成就的小短句,四两拔千斤,呈现出迷人的魅力,轻描淡写中孕育着强大的气场。
能够将罗伯特·麦基那那厚厚的一大本子的《故事》中,枯燥乏味,有些归纳类似“说明书”一般的创作核心原理,说得幽默风趣、清新自然,使人读起来,完全像是出自于一个混迹于中国文坛多年的“资深老炮儿”之笔。既不费劲儿,又不费解。
这得感谢本书的翻译——周铁东先生。
人们看到的《故事》作者的名字署的是罗伯特·麦基,但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正是因为有了周铁东锦上添花的二度创作,才使得《故事》名声大噪,作者在翻译的“塑造”下,才显得熠熠生辉。
每每读到他们的作品,哪怕是早已数不清次数的重读,都会觉得眼前一亮,十分过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