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通过上篇文章对人体五脏之“心”“肺”“脾”“肝”的简要概述,我们至少可以明白三个道理:人体的各个器官组织都发挥出正常的功能人体才能获得健康;人体的各项组织器官是通过经络有机联系在一起的;气对维持机体各项组织器官处于相对平衡起到了关键作用。
从而,让我们对站桩功法为什么要建立整体观念进行系统练习?为什么在站桩之前要进行撑筋拔骨的练习以疏通经络,强健筋膜?为什么说对桩架的调整首要的目标是松开“三窝”以利于气的顺畅运行?等基础的理念和练习方向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本文主要是对人体的先天之本 肾 做具体的介绍。
【肾】
概述
肾不仅是五脏阴阳之本,也是人体的先天之本,位于腰部、脊柱两侧,左右各一,右微下、左微上。五行属水,为阴中之阴。
肾的主要功能是藏精、主水、主纳气。在体合骨、其华在发,开窍于耳及二阴,在志为恐,在液为唾,通应于冬气。与六腑之膀胱相表里,和足少阴肾经与足太阳膀胱经相互络属。
【生理特点】
一,肾主蛰藏
肾者主蛰,通于冬气。这是以越冬虫类伏藏喻指肾有潜藏、封藏、闭藏精气的特性,故有“肾为封藏之本”之称。肾的封藏作用主要体现在人体的藏精、纳气、固摄冲任、固摄二便等方面。
二,肾水宜升
肾位于人体下部,其气当升。肾中精气含有肾阴和肾阳两个部分。肾阳鼓动肾阴,与位于上部的心气交感互济,维持人体阴阳水火的协调。
三,肾恶燥
肾为水脏,燥则易伤阴为病。清代叶天士在《外感温热论》中曾记载:“热邪不燥胃津,必耗肾液。”
【生理功能】
一,主藏精
先明确几个基本概念:
1,广义之精与狭义之精 广义之精又称“精气”,泛指体内一切精微物质。狭义之精又称“生殖之精”或“肾精”,指主管人体生长发育、生殖功能的精微物质。
2,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 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是构成人体的最原始物质,为人体生命之源,所以称肾为人体的先天之本;后天之精源于脾胃运化的水谷之精和腑脏代谢所生化的精微物质。后天之精的生化有赖于先天之精的资助促进;先天之精有赖于后天之精的滋养培育。
3,肾气 指肾精所化之气。
4,肾阴 指对人体腑脏组织具有滋润、濡养作用的肾中精气,是人体阴液之根本。又称为元阴、真阴、真水和命门之水。
5,肾阳 指对人体腑脏组织具有温煦、推动作用的肾中精气,是人体阳气之根本。又称为元阳、真阳、真火和命门之火。正因为肾中精气分阴阳,肾阴与肾阳能资助、促进、协调全身腑脏之阴阳,所以称肾为“五脏阴阳之本。”又可称为“阴阳之根”或“水火之宅。”
6,天葵 指肾中精气充盈到一定程度所生化的具有促进生殖器官发育和维持生殖机能的精微物质。天葵强盛则肾中精气充盈,表现为形体智力健壮,生殖机能成熟,如男子精满溢泻、女子月经来潮;天葵消失则肾中精气渐衰,表现为形体智力衰减,生殖机能减退直至完全丧失。
肾藏精 是指肾具有贮存、封藏精气的生理功能,也是肾最根本的功能。肾主藏精的生理效应包括两大方面:主管人体生长发育,生殖和推动,调节腑脏的功能活动。
若人体肾精虚表现在少儿方面会体现出:生长发育不良、智力低下等;表现在成人方面会体现出:智力减退、腰膝酸软、精少不育、闭经不孕等。
若人体肾气虚则会造成“气虚不固”的现象,容易体现出:尿频、遗尿或尿失禁。男子在生殖方面容导致“精关不固”从而引发:遗精、滑精、早泄等不良症状;女子在生殖方面容易导致“胎元不固”从而引发滑胎等不良现象。
若人体肾阴虚会引起“虚热内扰”,容易导致:热潮盗汗、形体消瘦、脉细微、生殖机能亢进等不良现象。
若人体肾阳虚会引起“温煦不足”,容易导致:形寒肢冷、腰膝冷痛、小便清长或尿少水肿,男子容易导致阳痿、精冷;女子容易导致宫寒、不孕。
二,肾主水
人体的水液代谢与肺、脾、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等腑脏都有密切的关系,而以肺的宣发肃降为标,以脾的运化转输为中流砥柱,而肾的气化作用则贯穿于水液代谢的始终,是调节水液代谢平衡的中心环节,居于极其重要的地位,所以也有“肾为水脏”之说。肾的主水功能概括来说指肾有主持和协调全身水液代谢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大核心方面:
1,肾的蒸腾气化 通过肾中阳气的蒸腾气化,将有用的水分通过三焦上升于肺、将无用的水分气化为尿下输膀胱,从而维持机体水液的代谢平衡。
2,肾的开阖作用 开~指输出和排出;阖~指关闭。在正常生理状态下,人体的肾阴和肾阳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所以肾气推动能让膀胱的“开”以利于排尿和肾气固摄使膀胱“阖”以贮尿这两者之间处于协调的状态。
三,主纳气
指肾有摄纳肺所吸入的清气,保持呼吸的深度,防止呼吸表浅的作用,所以又有“肾为气之根”之说。人体只有在肾气充沛、摄纳正常的情况下,才能使肺的呼吸均匀、气道通畅。若肾的纳气功能减退,吸入之气不能归纳于肾,就会出现呼多吸少、吸气困难、动则喘等病理现象。在《临证指南医案 》中曾记载:咳喘之病,出病治肺,久病治肾。同时,肾主纳气也是肾的封藏作用在呼吸运动中的体现,为肾能正常发挥封藏作用之本。
虽然肾有封藏的生理特性,其病也往往更多体现出“虚多实少”的特征,但也要注意不能一味地“治肾只言其补”,肾病并非绝对的“无实而不可泻”,既要在整体的观念下进行辩证考量,更要看清肾病产生之根源,即肾的纳气功能正常才是肾能发挥封藏作用之本。
肾的系统联系
一,肾在体为骨、其华在发
骨骼的发育是形体发育状态的标志之一,而肾精具有生髓、充骨的作用。肾精充足则肾气的推动和调控功能正常,能使人体骨骼坚固有力;肾精旺盛,则发长而润泽,同理,发白和脱发往往和肾精,肾气不足有很大关系。
二,肾开窍于耳及二阴
1,肾开窍于耳 指肾精濡养于耳而能维持正常的听觉功能,听觉的灵敏与否,与肾精、肾气的盛衰密切相关。在《灵枢.脉度》中曾记载: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
2,二阴 指前阴和后阴。前阴包括尿道和外生殖器,故男性的睾丸又被称之为“外肾”。后阴指肛门。前阴的排尿和生殖功能由肾所主。粪便排泄功能本属大肠,但也和肾精、肾气的作用密切相关。
三,肾在志为恐
指肾气、肾精对外在环境的应答而产生的恐惧、害怕的情志活动。正常情况下,恐惧、害怕可使人自觉避开危险,保护自身。若过度恐惧,易导致“恐伤肾”和“恐则气下”等病理变化,如出现二便失禁,甚至遗精、滑精等现象。
四,肾气与冬气相应
冬季往往是肾病和关节疾病多发的季节,乃因肾与冬季、寒冷、水等有着内在联系。冬季的岁运正常为“静顺”,万物归藏。在人应肾,当阴平阳秘,封藏有节。这也是古人倡导的“天人相应”的具体表现之一。
五,肾在液为唾
唾为口津,具有润泽口腔、滋润食物及滋养肾精的作用。唾由肾精化生,在肾气的作用下,沿足少阴肾经上达舌下和齿缝。由于唾液源于肾精,若下咽而不吐,则能回滋肾精,这也是站桩练习要求“舌抵上颚”以生津液,并结合“调息”练习及会阴的提展让口中津液吞入睾丸或卵巢的原因之一。
后语 站桩是“返婴之道”的修炼方式,其最终的练习目标是唤醒修复人体的先天功能,以实现“后天返先天”的习练状态。随着年龄的增大,肾精肾气的遗失若得不到有效的“补漏”,则容易使身体处于“无米空转磨”的状态,在功法中把这类现象称之为“烧干锅”。
在站桩功法里,对肾精肾气的修复补漏是以“丹田”为切入口,进行“醒丹田”,“养丹田”,“壮丹田”和“用丹田”等规范有序的练习以实现祛病,养身,健身和强身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