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中国》之我观(3)

从之前的家族关系中我们看出家族观念已经跟随着中国人一代一代传承下来,这是一种不用特意去强调,人人都能凭借传统的信任感所能践行的。而在中国的家族观念中,不仅有这种代代相传的纵向结构,从横向结构中,我们也能看出一些问题,比如接下来要谈到的这种男女有别的观念。

因为我们大多数人都是90后,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可能对于这种男女有别的观念没有那么多的感触,但如果我们把镜头转到农村,仍然不乏重男轻女的现象。

在一些偏远的乡村中,女性的地位仍然很低微,在传统的家族观念的影响下,女性的角色理所当然的应该是以家庭为主,理所当然的应该在家洗衣服做饭带孩子,可是这种分工是谁规定的呢?凭借的是什么呢?老一辈人会告诉你这是祖宗传下来的传统,自古以来就是这样的,可是最一开始还是女性崇拜呢,还是母系社会呢,怎么就没有传统的走婚流传下来呢?这当然还得从我们漫长的2000多年的父系社会的历史来分析,所以自古以来就是这么来的。

再来举个具体的例子,相声这个行业是一种传统的曲艺文化了,尤其是最近这几年来德云社大火备受关注,并且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发展,但是在你看到的德云社的演员中有没有女性相声演员?当然没有,虽然在同行业中有些相声大家也收了一些女弟子,但基本上没有太过于活跃在观众的视野中,除了相声这种艺术形式的某些段子不太适合女性演员来讲说这个原因之外,还有一点就是这种传统的观念,手艺传男不传女,比如我们很多的非遗文化,也有很多已经淡出了我们的视野,比如纸扎,缂丝,我想除了这些手艺在当代已经缺少了一些受众群体以外,在重男轻女的传播上也有一定的原因。

因为在传统的家族中,只有男性才能作为家庭的传承者,女性作为父系社会的附庸,只能是作为传宗接代的工具,女性出嫁被称之为归,这就意味着,嫁出去了,成了别人家的一员才叫做回家,这就已经很明白的说明了女性所处的位置了。

在我们当代的中国中,虽然这种男女有别的现象已经有很大的改进,但有一些场合中还是能看到一些影子,比如说,在招聘过程中,同样优秀的男性和女性,最后录取的是男性,因为在招聘者看来,男性的稳定性比女性更强,女性要面临家庭与事业的抉择,女性的抗压能力,女性的抑郁能力等等相对男性来讲更弱,因此如果女性真的想要在工作岗位做出一些成绩就要付出的更多,放弃的更多,这也是当代社会环境所决定的。

男女有别是我们传统的观念,凭借这个观念,我们也可以窥探出当代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缩影,其实在一些工作的选择上,先天的条件确实对于性别有一定的要求,所以根据这样的分工,在这种男女有别的社会中,可以达到一些平稳的状态,这对于乡土社会来讲是一个福音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上次提到乡土本色,虽然拥有城乡差距,但中国人骨子里的乡土情结是一直延续的,每个人都会被打上烙印。 这一次提到一个新...
    玉宇笙寒阅读 550评论 0 1
  • 关于《乡土中国》这本书,慕名已久,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契机翻开它。 我相信书与人之间的缘分,无论是哪本书,历尽千辛万...
    玉宇笙寒阅读 365评论 0 1
  • 如果世界可以互换,我想我一定能明白先生不语言说的爱;先生也一定能体会我爱他爱的疯狂。可惜,我们都忘了站在对方...
    尧沐夏阅读 420评论 0 0
  • 不得不说《白》书中印象最深的人物就是田小娥。叛逆的心性,搔首弄姿的姿态,放荡的行为都无疑成就了这样一个“伟大”的女...
    猫败阅读 273评论 0 0
  • 你是A性格的男人,我是B性格的女人。 我们的爱情是AB类型的爱情。 别人的XYZ爱情都和我们的不一样。
    另白与乍阅读 289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