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演说一分钟要求是这样的:60秒左右的时间,演说的内容要求利他并且点评他人。坚持365天。
上完三天的《演说成交高手》课,老师要求每个组最多五个人,最少三个人建个微信群,60秒演说及点评他人的演说。当天没有演说的人在群里发20元红包,没有点评发10元红包。结果五个人的群,第一天演说时,只有三个人启动了演说。于是,仅仅在起步阶段,我就甩掉了2/5的人。一个月后,其中一个人因工作太忙,于是退群,至此我就甩掉了1/3的人。两个多月后,另一个人因为身体的原因,选择退群,我又甩掉了1/3的人。中途,我邀请了课程公司的员工,主持人进群,和我一起演说。到现在,两个人都没有掉队,中断。昨天是第81天演说,不知不觉,已经走了这么远了。
其他人掉队的原因
刚开始演说时,有两个小伙伴根本就没有打算开始演说。其中一位是孩子的爸爸,三十多岁,另一位是有孙子的阿姨。他们在最开始的时候, 已经认定自己无法坚持每天演说,或者认为每天演说是年轻人干的事,不够正经,没有意思,觉得无聊。干脆不行动,免得自己赔钱。
这是一种可悲的宿命论。当我们提起“命运”两个字的时候,很容易陷入到一种无力感当中。因为在我们的传统观念里,这两个字是无法靠人力改变的。于是,就会有人说“自己只是顺应了命运的安排”。也许,在这件事上,他们觉得自己在某种程度上只是顺应了自己的命运。
一个月后,有一个人掉队。这是一位孩子的妈妈。声音很好听,过来人有很多生活经验,在群里也是不断地鼓励赞扬我们。很感谢她。只不过,这位姐姐做事太过于认真了。每次演说都能说到三到四分钟,花尽心思去写演说稿,还配有演说背景音乐。中途有事请假了几次。到后来,她渐渐地觉得演说耗了她很多的时间,而且工作很忙的时候,又累又困,根本没有力气去总结一天的感悟或者有时间去看书看文章,于是慢慢地力不从心。最后终于离去了。
演说的期限是365天。这位姐姐刚开始就花尽心思,直至最后有种被榨干的感觉。就是在以短跑的方式来长跑,而一旦以短跑的方式开始,一段时间后就会认为长跑很难,最终无法坚持下去。既然这么长,就不需要着急,不用和老师一样熟练到99%,我们是初学者,刚开始练到及格就行了。时间还很长,慢慢来。做到每天都有练习就行了。
两个月后,那位陪伴我很久的小伙伴,最终因为身体的原因中断了演说。其实即使不是因为身体的原因,我也担心她会慢慢地离去。大部分演说的时间都是在半夜一点到两点,请过几次假,刚开始演说时也是三到四分钟,点评他人的演说非常认真。后来第二个月后,点评明显没有以前那么认真了。可能是事情太多,没有那么多时间吧。记得第一次分享心得的时候,她说她基本上每天都会花两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来发表演说。一样是短跑的方式来跑长跑,多次请假一定会认为请假理所当然,所以缺席也理所当然,间隔几天不练习也没有很大关系。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
我为什么没有掉队,反而觉得演说越来越有意思。
培养微习惯。刚开始男朋友LEON建议我,每天说就行了,不需要说的那么好。因为这句话,有时候特别累的时候,我就会很快发表完演说,好让自己不中断。
给自己做的事赋予重大意义。刚开始的好奇心和激情用完了的时候,我就会给自己找演说的重大意义,比如学习罗胖每天60秒的语音,和自己死磕。比如,人人都知道演说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会带来数不清的好处,特别是对于销售工作。如果说现在的我能拿到几千块,那么演说能力的提升,就会让未来的我拿到几万块。对,就是这么现实。
给自己树立明确目标,刻意练习。有时候自己的演说内容会被点评逻辑不够清晰,演说状态不够正能量,我会慢慢地改。群里退出的两个小伙伴其实演说的都非常好,她们的演说逻辑很清晰,特别是第二位,可以明显的感受到她的进步。从她们的演说中学习,改善自己不足的地方。
输出的一个平台。平时看了一些书,文章,正好利用这个机会分享出去。分享的内容越是开脑洞,得到的赞扬越多。于是,自己更加开始留意开脑洞的文章,并做记录,下次好找到分享的素材。
以上是自己总结的四点主要原因,最为关键的是找到对的人同自己一起演说。对方的点评,其实是对自己的及时反馈,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