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 组建六月值月团队
- 6月3日,六月值月团队第一次电话会议
- 6月6日,值月团队交接仪式
- 6月7日,作业雨
值月团队第一次电话会议
针对下面四个问题,大家各自表达自己的看法。会后根据大家的看法整理形成会议纪要,收集意见并形成结论。
一、班级交接过程不够顺滑。
【问题描述】
次月的值月团队在月底才组建,对于上个月值月过程出现的问题没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无法针对性的作出改进。
【大家的建议】
- 需要形成一个程序和可落实的继承制度,让新任的组长一眼能看明白小组长的职责
- 通过仪式性的东西,来进行交接,让大家对组长都有一个心理认识
【初步结论】
- 其实有一个007值月文档,已经写得比较详细了,之后会发给大家供大家查阅,但是因为每个班级有自己的特殊情况,每一届的值月小组可以将自己对值月工作的理解和规则的改进沉淀下来,传递下去【同意/不同意/其它意见】
- 让见习值月生/小组长直接加入值月小组,参与讨论,获得值月生/小组长的感性认识【同意/不同意/其它意见】
- 值月生见习期15~30天,小组长见习时间可适当放宽【同意/不同意/其它意见】
二、点评的方式是否需要改进?
【问题描述】
- 感觉点评还是挺痛苦的,写少了感觉敷衍,想写多点,但是半天写不出东西;
- 小组点评经常点评到同样的人,比如发文的时间保持一致,会出现老是点评到相同的人;
- 看不懂不是自己专业的文章,不好点评。
- 自己喜欢写一些专业的文章,别人可能看不懂,得不到什么好的点评
【选项】
- 改回原来的班级互评机制
- 保持现在的小组互评机制
- 引入同桌机制,大家自由确定同桌,进行同桌互评
- 引入围观机制
- 班级人员全部打乱重新组队,然后继续维持小组内点评的机制
【大家的建议】
- 如果采用班级上下楼点评,班内的互动相对变强;但网络延迟可能导致上下楼关系不明确,有的人可能收不到点评;大群随机点评约束力度低,比较容易偷懒;不容易统计。
- 如果采用小组上下楼点评,能够加强小组成员之间的链接;加强小组内的活跃度;点评汇总容易;而且大家在一个小组,也不太好意思不点评。但会导致班级缺乏互动,比较冷清。
- 关于同桌。个人感觉同桌以在当前小组外自行组队的方式比较合适,同桌的联系相对较强,建议采用三人组的方式比较好。但是也有不少操作上的问题,比如组队结果很有可能是活跃的人都组在了一起,不活跃的,不知道怎么组队。但是三人组队又会面临结构过于稳定的问题。不容易打破,虽然说好换,但是和谁换是一个问题,你想换,但人家可能不愿意换。
- 关于围观。现在小组已经不是兴趣小组了,小组之间没有本质的区别,围观机制也就失去了意义。
- 重新组队,小时候还行,如果大家有自己的想法的话,效果可能不是特别强,还是比较倾向于按照自己兴趣来
- 点评还是有一些难度的,不能给大家增加太多的点评工作量,不然更容易出现敷衍了事的现象
- 先认识小组内的人,再认识班级内的人。
- 关于专业文章的问题,有的人可能更想结交相似专业的人,而有的人可能兴趣就广泛一些。用同一个制度很难同时满足两方面的要求。目前的分组方式带有一定的随机性,所以很有可能会出现必须点评非本专业文章的情况。
- 7月会上线公众号上线新的点评功能,可能会上线新的玩法,目前6月还是先想别的办法。
- 点评是重要的互动方式,按照点评的文章可以分为两类,本专业的文章和非本专业的文章。点评非本专业的文章,虽然能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但是可能会觉得很痛苦,也更容易出现比较敷衍或者没有什么价值的点评。
- 在点评非本专业的文章时,我们可能希望拥有更大随机性。点评专业的文章时,我们可能希望建立更强的链接。
【初步结论】
- 保持目前小组上下楼点评规则的框架不变,也就是说以下描述的所有新规则不与老规则产生冲突。【同意/不同意/其它意见】
- 大家可以自愿寻找同桌,建立一个为期一个月的同桌互评关系。【同意/不同意/其它意见】
- 同桌期间,每周同样最少要求点评两篇文章,一篇为同桌的文章,另一篇从小组上下楼中选择一篇点评。当然,如果正好有时间并且愿意的话,也鼓励小组的上下楼两篇文章都点评。【同意/不同意/其它意见】
- 为方便统计,给同桌的点评,也需要发到小组群里。【同意/不同意/其它意见】
- 一个月后,同桌关系自动解除。【同意/不同意/其它意见】
三、更改最佳文章评选机制
【问题描述】
- 目前上下楼评出的结果只是个参考,得票相同的有好几个,最后还是要通过值月小组评选确定。
- 从各组的实际情况看,这条规则的认同感比较低,执行起来比较敷衍,意义不大,比如有的小组每次的最优都是同一个人,有的小组直接就不了了之了;
【选项】
- 评出所有文章中的最佳,或所有评论中的最佳,或者取前两个。这样每个人都需要把所有文章都看一遍,因为阅读量大了,可能看得不会那么仔细。并且最后的评选结果可能会出现过度集中的情况。
- 二选一相对来说会比较好操作,而且是自己评论过的文章,理解也会比较深刻。不会增加阅读量。而且评选结果带有有一定的随机性也是好事,不然每次最佳点评和文章都是同一个人,可能会打击大家积极性啊。
【大家的建议】
- 在5班实施的过程中效果比较好,可能是因为大家的熟悉程度比较高,对这条规则的认同度也比较高,大家每次都会认真选出自己认为比较好的文章和点评,;
- 上下楼评选最重要的作用,可能是提高组内的互动,因为想到要选一个更好的,就会不知不觉点评得认真点,在评论中表露出自己选择的原因;
【初步结论】
- 因为引入了同桌机制,评选规则自然废除;【同意/不同意/其它意见】
四、更新自我介绍
【大家的建议】
- 自我介绍相当于是自己的名片,可以勾引来更多的战友,方便大家选择同桌;
- 延续上个月的个人品牌建设,更新自我介绍就像更新简历一样,要时刻更新。也确实需要再复盘一下
- 作为半年的复盘,看看自己半年来持续写作践行产生的变化。
【问题】
- 以什么样的形式触发这次活动
- 自我介绍的格式是否要加上成长变化这一栏
- 大家更新的自我介绍信息应该如何使用
【初步结论】
- 大家根据自己的需要更新自己的自我介绍;【同意/不同意/其它意见】
- 在15日之前,根据大家更新的自我介绍,重新制作一个班级自我介绍的集锦;【同意/不同意/其它意见】
- 如果在这之后有自我介绍更新需求的,可以自己主动和值月团队提起;【同意/不同意/其它意见】
结论
- 本月开始实行值月团队见习机制
- 暂时保留目前的小组互评机制
- 取消最佳文章评选
- 自我介绍由大家自主更新
6月7日作业雨情况
1组
小组人数: 12人
作业完成: 10
作业没交: 0
作业迟交: 2
请假: 0
点评完成: 12
点评没交: 0
红包数量:2
红包金额总计:14元
2组
小组人数: 10人
作业完成: 7
作业没交: 0
作业迟交: 2
请假: 1
点评完成: 7
点评没交: 2
红包数量:5
红包金额总计:7+7+7+7+10=38元
3组
小组人数: 10人
作业完成: 10
作业没交: 0
作业迟交: 0
请假: 0
点评完成: 10
点评没交: 0
红包数量:0
红包金额总计:0元
4组
小组人数: 12人
作业完成: 10
作业没交: 0
作业迟交: 1
请假: 1
点评完成: 11
点评没交: 0
红包数量:1
红包金额总计:7元
5组
小组人数: 13人
作业完成: 11
作业没交: 2
作业迟交: 0
请假: 0
点评完成: 11
点评没交: 0
红包数量:0
红包金额总计:100元
6组
小组人数: 11人
作业完成: 9
作业没交: 0
作业迟交: 1
请假: 1
点评完成: 9
点评没交: 1
红包数量:2
红包金额总计:7+7=14元
总结
- 作业雨整体表现良好
- 6个战友因为工作忙碌和忘记了等原因迟交,后续需要注意提醒
- 3个战友请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