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简书的时间并不长,对于日更,可以从某平台的日更开始,再到读书挑战的延续,慢慢就养成了习惯说起。
从很久之前,自己就深深觉得要改变自己了,但是对于如何去改变,又觉得一脸懵逼,似乎自己接下来的人生已无路可走了,走着的路似乎又一目可望穿,深感焦虑。
照这样下去,脑壳非要被自己挠秃不了可。
之前在某平台开始挑战日更,但是想要日更,问题大了,开始觉得100字的日更都难以憋出来,断断续续坚持到三个月的时候,咦!这都五百字啦!
再继续坚持下去,又憋不出几个字来了,这时候就深感自己肚子没点墨水了,肚子没墨怎么办?喝呗!于是重新拿起书本,这一看不得了,就如饥似渴似的。
看书,看到好的句子摘抄下来,看到有感触的语句,摘抄下来,结合自己的想法拓展开来,于是就越写越多,写的越多就越对看书饥渴难耐。
这应该就是用进废退的原则,脑子越用越灵活,思路越看书越广阔,天地越广阔,就愈发感到自己的渺小,天高地阔,任翱翔,原来我还可以足不出门,就能看到辽阔无垠的天地。
这让我有种拨云见日的感觉,那乌云密布的天空,终于有一束光照进来了,那光驱散了阴霾。
那是一种如桶底子脱的感觉,一种豁然开朗,落雨巷中过滴水不沾身,就是这种感觉促使我不断的去阅读,越阅读这种感觉就愈发的强烈,越阅读心中的想法越多,那就越写越多,这应该就是有人说的形成一个闭环吧。
一个人读书不是为了光宗耀祖,也不是为了证明给别人看自己有多爽、多优秀、多聪明。也不是为了让父母在外人面前炫耀。一个人读书,最大的善和快乐,就是在读书的时候获得了一种与自己心心相印的感觉。
越阅读,就会发现,原来自己所处的世界,居然在遥远的时空被某个人如此系统、如此精妙的描述了出来,通过这样的方式就形成了共鸣。有共鸣,就会产生能量,这个能量足以让你破开生活的惘。
那到了这个时候日更的习惯也就基本形成了,这个时候也就没了为了日更而日更,为爱发电的日更,这个过程慢慢会“”身边”聚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这群朋友素未谋面,但都相识恨晚,原来默默努力的人还是有这么多的,原来啤酒、烧烤是这么的无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