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前,由于自己的视力散光严重加剧,我不得不离开那个“左手一个伪装者,右手一个琅琊榜”的追剧生活。
而阅读这一习惯的养成,始于一篇对偶像胡歌的报道。
在娱乐圈这个喧嚣浮躁的环境里,胡歌经历过年少成名、意外车祸、重新复出、最终蜕变。文章中说他最大的改变,基于他对阅读的热爱。正因为有了那段最消沉最无助的日子,让他一下子有了时间充电,有了时间去阅读。
不得不承认,偶像效应的辐射力度实在惊人。我拿出一个整天的时间,列出了每日的阅读计划。看着书单上的书名、想着要摘抄的美文、计划着重叠时间的合理利用、大刀阔斧先前的不良习惯。做着计划,对自己的崇拜油然而生。
计划后的第一天,姨妈家突然举家来访。
麻将牌噼噼啪啪的碰撞声、6岁小侄子追着爱犬嘻嘻哈哈的吵闹声、长辈们坐在沙发嗑着瓜子的闲聊声,这些声音交织起来,让人心绪难安。
我扫了一眼手边的那本《小王子》,一边在心里背负着“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的困苦煎熬,一面又憧憬着房门外侄子手里的桃子有多甜。犹豫了一会儿,最终还是将那页写满计划的漂亮信纸折上,狠狠地摔在《小王子》的旁边,溜出房门共聚天伦去了。
这一刻,我似乎突然意识到,在自控力面前,自己是如此不堪一击。
自控力是什么?
我们无需引经据典,也不必百度百科,它很简单,就游走于我们身边的每一件计划、每一次执行。
自控力,来自于小兄弟、小姐妹们诚邀你喝酒撸串时你的极度自律;来自于机械工作了一天后梦想驱动下的持续行动;来自于家庭聚会前计划日程的提早落实!
从那次起,我意识到自控力的重要性。
自此之后,早起、阅读、写作、运动、摘抄(素材库)等成为我每日必不可少的打卡项目。
每天,迎来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我会到黑天鹅图书的早起打卡给予早安的第一声问候,至今已持续打卡140多天。
洗漱、化妆的重叠时间,还播放着喜马拉雅的《慢时光》《快节奏 慢生活》等暖心文字,开启一天的好心情,注入满满正能量。
公交车站等车时,我会拿出纸质书开始阅读;上车后,我会边阅读边用铅笔在透着淡淡油墨香的书本上随笔记录、认真感悟。
午间休息时光,在自控力的驱使下,我也毫不留情地砍掉了午睡时间,把这一大段时间留给阅读或者写作。
下班后稍事休息,或是在小区与爱犬奔跑、或是在客厅里铺好瑜伽垫,在一呼一吸间吐纳,在一拉一伸间强韧。
晚餐过后,进入每日的输出时段。白天阅读或是公司发生的小事,都能引发我深刻的思考,成为我的命题。在确立主题、规划框架、头脑风暴、组织语言后,奋笔疾书1000字,笔耕不辍。
睡前复盘一天的学习和行动力,将白天阅读到的经典句子、优秀文章段落工整地摘抄到本子上。一段也好、几句话也好,多少并不重要,关键在于自控自律、持续积累。
在懒癌发作时,我可以毅然翻开书本进入阅读并代入角色;在文章编辑中断,困到倒头入睡后,醒来我依然可以洗把脸,完成当天写作的剩余字数和摘抄内容。
自控力,虽然没有给我带来及时反馈性的财富和地位,也没有让我在任何一个自媒体平台名声大噪,但是我喜欢、热爱我目前所坚持的一切,并会一直持续行动下去。
祝贺《自控力》出版5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