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自习课上,大部分同学都在认真学习,有的奋笔疾书做作业,有的小声读书背课文,还有的眉头紧皱思考问题……
但有个男生与众不同,他桌子上摊着书和作业本,手里摆弄着一支笔,笔不在本上,眼不在书上,却转头对着写作业的同桌有说有笑。
这一幕恰好被窗外巡视的班主任逮个正着。
班主任是个体育老师,人高马大,孔武有力。他二话不说,径直走进教室,一个箭步跨到他身边,揪着他的耳朵一把他从座位上拎起,直接拽到了讲台上。
还没等他反应过来,班主任随即飞起一脚,他旋转着飞出教室,噗通一声趴在了地上。
站起来!班主任厉声喝道。
他被这一波突如其来的动作“拎、推、踢、飞、趴”彻底搞懵了!
直到他迷迷瞪瞪地从地上爬起来,看见班主任怒气冲冲站在他面前,他才意识到发生了什么。
2.
各位朋友,如果你的孩子在学校里遭遇了这样的“暴力体罚”,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我敢保证,能做到心平气和,从容淡定的,少之又少。绝大多数家长包括我在内,会瞬间失去理智,恨不得立刻找老师开撕。
于是乎,一场家校闹剧不可避免。
不出意外的话,结局是老师被严重处分,家长完胜而归。
但另一个负面影响随之出现:孩子在学校从此可能没人敢管了。失去约束、缺乏教育的孩子成绩一落千丈,锦绣前程或许就此改变,误入歧途也未可知。
孩子的未来又会有怎样的发展呢?细思极恐。
3.
上课讲话被班主任踢飞的事儿,是一位教授在一次讲座中提到的,他上中学时亲身经历的事儿。
他说,那件事彻底改变了他的学习态度,课堂上他再不敢跟同学交头接耳,做小动作,而是认认真真,专心致志地听老师讲课。
回忆起学生生涯的那个片段,他至今依然记忆犹新。
他说:我发自肺腑地感激我的班主任,如果不是他的飞起一脚,就没有我学习态度的转变,也不可能取得后来的一些成绩。
后来,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他不但考上了大学,研究生,还攻读了博士,博士后,成绩斐然。
他就是目前就任于中国政法大学的郭继承教授。
4.
朋友大林也讲了一件让他既难堪又后悔的事儿。
他儿子上初一时,数学老师恰好是他当年的高中同学。
他暗自高兴,曾拍着老同学的肩膀慷慨地说,孩子交给你了,大胆地管,该打打,该骂骂。
老同学果然不负重托,课堂内外一直对孩子另眼相看,孩子也争气,数学成绩一直不错。
有次数学课上,孩子跟同桌顽皮打闹,老师提醒两次皆不奏效,于是老师随手用课本拍了拍孩子的头。
谁知就是这个看似不经意的动作惹恼了孩子的母亲。
她说儿子是自己的心头肉,从来不舍得动一根手指头,老师竟然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拍他的头,这不是变相体罚吗?孩子的尊严呢?面子呢?万一想不开离家出走或跳楼了怎么办?
第二天,孩子母亲到学校大吵大闹,非得让老师给孩子道歉,不依不饶,此事闹得人尽皆知。
从那以后,孩子的所有科任老师不再对他严格管教,只要课堂上过得去就行,至于学习成绩、日常行为习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一转眼3年过去了,初中毕业时连个普通高中都没考上。
每每提及此事,大林都后悔得撞墙。
5.
今天之所以旧事重提,是因为前段时间发生了一些大中小学生跳楼的极端事件。
悲剧发生后,有人指责老师不够宽容;有人怪罪家长教育不力;更多人感慨,现在的孩子太脆弱太敏感……
虽然我个人不主张体罚学生,但我始终相信,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严师出高徒,从来不是一句妄语。
现在素质教育,快乐教育,欣赏教育满天飞,对孩子一味地纵容、退让。
即使孩子犯了错,也只能批评教育,宽容理解,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但凡有点疾言厉色,都唯恐伤了孩子的自尊心。
但如此溺爱、过度保护的结果是什么?
孩子们一个个像温室的花朵,敏感脆弱,很难承受突如其来的风吹雨打;语气稍重一点都受不了,甚至一个不经意的眼神都有可能让ta沮丧难过好几天。
长此以往,孩子势必会长成一颗玻璃心,将来进入社会,如何经得起生活的暴击?
我们漫长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遇到的坎坎坷坷或多或少,失业、失恋、失婚、破产、亲人去世等等,难道一不如意就跳楼?
所以,才有那么多的专家学者发文呼吁,有惩罚的教育才是完整的教育。
5.
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先生曾直言不讳地告诉家长,不打不骂是培养不出优秀孩子的!
国人都羡慕欧洲的教育,其实英国的好学校规矩严到什么地步呢?
英国议院通过了一条法规,大意是“允许教师在历经劝告无效的情况下,采取包括身体接触在内的必要手段,迫使不遵守纪律的学生遵守纪律”。
说白了,就是可以适当地揍。
对于那些油盐不进,软硬不吃,屡次违法乱纪的学生,你循循善诱,春风化雨,你鼓励欣赏,宽容大度,最后,你会绝望地发现,“我感动天,感动地,就是感动不了你。”
本着对孩子负责的态度,适度地惩罚还是必要的,当然这里的“度”是要把握住的。
公安大学李玫瑾教授在《圆桌派》中说,人的成长过程中要形成一些东西,除了爱之外,还要有敬畏,惩罚实际上是一种保护,让他知道怕,知道后悔,以后再也不敢了,真的让他不敢了,才是保护他。
有惩罚的教育才是完整的教育。适度的惩罚是让孩子知对错明是非,心存敬畏,行有所止。
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说,犯了过错的人应该受到惩罚,但是他们之所以受到惩罚不是因为犯了错,而是要让他们日后不去犯。
当孩子取得好成绩,有进步时,鼓励赞赏孩子没有错,但是当孩子犯错,屡教不改时,适当的惩罚必不可少。
如此,既能让孩子懂得做人做事的底线,又能提高他们的抗挫能力,从而减少极端事件的发生,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一家之言,欢迎拍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