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的森林》读后感
在我枕边呆了三个多月之久的《挪威的森林》终于完成了它的使命,渡边终于失去了他的直子,永泽终究错过了初美,绿子也失去了她的父亲,玲子始终还是离开了阿美尞重新接纳社会...
记得初次翻看这本书的时候我还在上大一,还是个懵懵懂懂的新生,原因是我终于发现自己闲下来的时间好像分外的多,可以读几本“课外书”了。至于为什么用“课外书”这个词,很遗憾,因为在那之前的学习生涯里,除去学校统一发放的教科书之类,剩下的都只被定义成“课外书”——《三国演义》是课外书、《红楼梦》是课外书、《巴黎圣母院》是课外书、《堂吉诃德》是课外书、鲁迅先生的《野草》、《朝花夕拾》、《呐喊》等等也都是课外书(虽然课本里好多文章都是这些书里来的)...
所以,对于我这种学习成绩一直在走下坡路的二流学生来讲,看这些书的几率是微乎其微的。
我最早看完的课外书是《三国演义》,文言文版的,初二花一段时间读完了,印象深刻的就是那么热血的几回合——桃园结义、三英战吕布、辕门射戟、赤壁之战、许褚赤膊战马超等。要不是那时候总有几个同学在课后吹牛逼扯《三国演义》,我可能也不会去看...
...扯远了,拉回来。第一次看《挪威的森林》大概只读了七、八章就没看了,主要是觉得村上春树这人的文字实在吸引不了我,描写生活的地方平平淡淡,写感悟的文字又深奥到难以理解,我总是要读上几遍才能大致了解他要表达的东西,时不时还写一些不着边际的玩笑或是比喻,天马行空,看得我头大,但唯一有意思的地方是,这些文字凑在一起营造给人的关于他要表达的感受却无比的恰到好处,这也是我如今重新读完它的原因。
前面写了,整本书写的都是关于失去,失去之后的重新开始,自然会给人有阴郁、凄凉、伤感的感觉。渡边在身边友人的死去和心心念念之人的死去中一次次重新振作开始新生活,他也清楚了一个事实: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是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诚然,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是绝对的,死也一样,他们终将活在你心里面的另一个世界,在那个世界,他们也向你问好,对你嘘寒问暖,冲你笑靥如花...
“我们通过生而同时培育了死,但这仅仅是我们必须懂得的哲理的一小部分,而直子的死使我明白,无论谙熟怎样的哲理,也无以消除所爱之人的死带来的悲哀,无论怎样的哲理,怎样的真诚,怎样的坚韧,怎样的柔情,也无以排遣这种悲哀,我们唯一能做到的就是从这片悲哀中挣脱出来,并从中领悟某种哲理,而领悟后的任何哲理,在继之而来的意外面前,又是那样软弱无力-----我形影相吊地倾听这暗夜的涛声和风鸣,日复一日地如此冥冥苦索,我蓬头垢面,背负旅行背囊,踏着初秋的海岸不断西行,西行……”
“喂,木月,我和你不同,而且要力所能及地好好活下去,你想必很痛苦,但我也不轻松,不骗你,这也是你留下直子死去造成的!但我绝不抛弃她,因为我喜欢她,我比她顽强,并将变得愈发顽强,变得成熟,变成大人-----此外我别无选择。这以前我本想如果可能的话,最好永远在十七,十八,但现在我不那样想。我已不是十几岁的少年,我已感到自己肩上的责任。喂,木月,我已不再是同你在一起时的我,我已经二十岁了!我必须为我的继续生存付出相应的代价”
当然也不全是,也有一些调皮、活泼的描写,诸如描写渡边跟绿子在一起时的情景,什么喜欢你像春天里的熊啊、喜欢你像老虎化成黄油、头发像全世界的树倒下来之类的...
“最最喜欢你,绿子。”
“什么程度?”
“像喜欢春天里的熊一样。”
“……”
“春天的原野里,你一个人正走着,对面走来一只可爱的小熊,浑身的毛活像天鹅绒,眼睛圆鼓鼓的,它这么对你说,你好,小姐,和我一块儿打滚玩好么?接着,你就和小熊抱在一起,顺着长满三叶草的山坡咕噜咕噜滚下去,整整玩了一大天,你说棒不棒?”
“太棒了”
“我就这么喜欢你”
“好上天了”
“喜欢我到什么程度?”
“整个世界森林里的老虎全都融化成黄油。”
“喜欢我的发型?”
“好得不得了”
“如何好法?”
“好得全世界森林的树统统倒在地上。”
还有一些地方,有过一些经历再去读的时候,那些文字就像一把重锤,每读一个字,都在我心上重重砸一下,就是这种,深不见底的共鸣。
“1969年这一年,总是令我想起进退两难的泥沼-----每迈一步都几乎把整只鞋掉进那般滞重而深沉的泥沼,而我就在这片泥沼中气喘吁吁地挪动脚步,前方一无所有,后面渺无来者,只有昏暗的泥沼无边无际地延展开去,甚至时光都随着我的步调而流淌得十分吃力,身边的人早已经遥遥领先,唯独我和我的时间在泥沼中艰难的往来爬行,在我眼里,只有漫无边际的泥沼,往前落下右脚,拔起左脚,再拔起右脚,我判断不出我位于何处,也不具有自己是在朝正确方向前进的信心,我之所以一步步挪动步履,只是因为我必须挪动,而无论去哪里。”
我不由得想起自己二十岁的那年,也是踩在进退两难的泥沼里前行,这种感受我无法用文字形容得贴切,而今可以了——每迈一步都几乎把整只鞋掉进那般滞重而深沉的泥沼,而我就在这片泥沼中气喘吁吁地挪动脚步,前方一无所有,后面渺无来者,只有昏暗的泥沼无边无际地延展开去,甚至时光都随着我的步调而流淌得十分吃力,身边的人早已经遥遥领先,唯独我和我的时间在泥沼中艰难的往来爬行,在我眼里,只有漫无边际的泥沼,往前落下右脚,拔起左脚,再拔起右脚,我判断不出我位于何处,也不具有自己是在朝正确方向前进的信心,整日都有厚重的东西压在我身上令我疲惫不堪,我甚至想过永远滞留在这片泥沼之中,永远的昏睡过去,永远的摆脱这一切,我之所以一步步挪动步履,只是因为我必须挪动,而无论去哪里。
所以每当我看到这些令我深有所感的文字时,通常都写不出来属于自己的感悟,因为这种感悟已经被这些文字描绘的淋漓尽致,赤裸裸地呈现在我面前。我能做的仅仅是把这些字重新一个字一个字的抄在边上,一个字一个字的再感受一遍,一个字一个字的再满足一遍。
根据《挪威的森林》改编的同名电影也有,但电影毕竟是电影,时长也仅有那可怜的120分钟,因此书里的很多情节都被删得一干二净,一些能在书里感受到的东西在电影里也自然就没有了。不过我觉得电影还是有可取之处的,电影里描述的整体感觉在我看来还是蛮贴近书本的,还有就是书里的故事也都讲清楚了,最重要的是,电影是可以免费下载的,书本花了我二十多块大洋...
最后,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森林,也许我们从来不曾去过,但它一直在那里,总会在那里。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会再相逢。
——《挪威的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