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自己热爱的东西,可能在年少没有机会,可能在曾经没有时间,但不管如何,都会在你的心中留下一道坎。不为外人道,不为内人知。但你自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知道,你热爱,你喜欢。有时候你会感慨自己叶公好龙,有时候你会自嘲自己好高骛远。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有的东西秉烛夜游依旧可以圆梦今生,更何况很多朋友还如此的年轻。可能你最后不能因此飞黄腾达,可能不能因此出人头地,但谁在乎呢?既然是热爱,就放下功名利禄,既然是喜欢,就舍弃顾虑去疯狂一把。
老实说,在最开始看《月亮与六便士》的时候,有点迷茫。毛姆最开始的笔触让我在毫无剧透不看简介,不做功课的情况下有点抓不住重点。一直以为是写回忆录或者心得体会一样的书。通过个人的经历来向我们介绍一位艺术家。我甚至耐下性子没有去查思特里克兰德的资料。我一直以来的读书习惯就是把书读薄,再读厚。而这本书,我在没有做什么功课前就开始读了。那时候不太明白的很多地方也都慢慢伴随着我的肄业,进入社会而越发体会深刻。
试想着一个有着非常棒工作的人,舍弃家业,净身出户,只为了完成自己的梦想,而周围没有人理解,没有人认同,甚至于他钟爱的这个领域的专业人物都对他嗤之以鼻,认为他疯了,你会怎么样看待呢?我不是说梵高,当然,我最爱艺术家是梵高无疑,我以后会写他。我要说的就是毛姆笔下的思特里克兰德,梵高好基友保罗高更为原型的思特里克兰德。
【保罗高更自画像】
即便现在,每每再次读到他净身出户孤身去巴黎那篇依旧为他捏了把汗。他是拿下半生的一切作为梦想的赌注。他不害怕失败吗?不,他真不怕。
没有人理解,他和他的妻子相濡以沫,表面风平浪静,言行举止绅士得体,家境殷实,工作顺利,铁饭碗,股票经纪人,社会地位高,妻子漂亮,有两个孩子,可以说在任何一个年代,都是成功的典范。而他放弃了这一切。无情的放弃,快刀斩乱麻。他的离去甚至让妻子,以及妻子的妹妹与妹夫都觉得不可思议。
从最开始一致认为他有外遇,有艳遇,宁愿跟着一个年轻漂亮的姑娘跑了也不相信他是为梦想而出走。即便当他的妻子意识到,他的丈夫真的一直不是她想的那样,她也不能接受这个结果,而希望文中毛姆和一切知情人帮她“守着”这个秘密,逢人要问便说是跟一个舞蹈演员跑了。甚至在后来主动和文中毛姆说,已确认,他就是跟个女的跑了。
他不愿意画地为牢,不愿意被世俗眼光所左右,不愿意被家庭所羁绊,不愿意被妻子的想法所束缚,他跳了出来,远走巴黎,穷困潦倒,有上顿没下顿,然而他不在乎,他的世界里仿佛只有他的艺术。
【保罗·高更作品《黄色的基督》】
是的,其实站在外人的视角去看,他的所作所为,极端不负责任,为了自己,自私的舍弃了家庭,舍弃了伴侣,舍弃了孩子,同时还舍弃的有地位,金钱,荣耀和一切人脉关系。他甚至对不起了他的恩人施特洛夫。施特洛夫的妻子勃朗什发现自己根本不爱自己的丈夫,而转而爱上了思特里克兰德,甚至不惜出卖肉体赚钱来养活他供他在艺术的道路上前行。然后呢?他完全没有把这些放在心上,无视她的爱恋,无视她的情感,最后勃朗什心痛欲绝死在家中。
我发觉勃朗什一点一点地施展起我妻子的那些小把戏来。她以无限的耐心准备把我网住,捆住我的手脚。她要把我拉到她那个水平上;她对我这个人一点也不关心,唯一想的就是叫我依附于她。为了我,世界上任何事情她都愿意做,只有一件事除外:不来打扰我。”——《月亮与六便士》
他疯狂,疯狂到在他看来,一切的身外之物都是阻碍他在自己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
疯狂到只要有了精神食粮,他可以饿着肚子而依旧高冷傲娇,疯狂到千万个人说他画得一塌糊涂,但他依旧坚持梦想,并且相信,他画的,就是无上艺术。
疯狂到没有人可以对他的艺术指手画脚,哪怕是对他的画欣赏有加,在他看来也是不懂他笔下的艺术。
他散发着一种艺术原始的野蛮,一种天才的暴戾,一种对世俗价值观的憎恨,一种欲把现实锤得粉碎再破而后立的决心。
他疯狂到自始至终,除了最后爱塔的一番话让他有过动容,他从来没有为一个人真正的上心过。对于别人对他的误解,不愿解释,不愿多嘴,一切的一切在他热爱的艺术面前,都可有可无。
【保罗·高更的作品《布列塔尼的猪倌》】
他完全不顾自己这身皮囊。哪怕最后病入膏肓他也全然不顾,只知道要尽快在走前完成这幅艺术品。而作为男人,他根本没有对女人真正动过情。即便是妻子,最后离别的决绝和冷漠让人感到手脚冰凉,仿佛一个戴着面具四十年的卧底终于得见天日恢复了真正的自我。
全文只有一次他对性欲的描写,而在之后,用他自己的话说:
“我不需要爱情。我没有时间搞恋爱。这是人性的一个弱点。我是个男人,有时候我需要一个女性。但是一旦我的情欲得到满足,我就准备做别的事了。我无法克服自己的欲望,我恨它,它囚禁着我的精神。我希望将来有一天,我会不再受欲望的支配,不再受任何阻碍地全心投入到我的工作中去。因为女人除了谈情说爱不会干别的,所以她们把爱情看得非常重要,简直到了可笑的地步。她们还想说服我们,叫我们也相信人的全部生活就是爱情。实际上爱情是生活中无足轻重的一部分。我只懂得情欲。这是正常的,健康的。爱情是一种疾病。女人是我享乐的工具,我对她们提出什么事业的助手、生活的伴侣这些要求非常讨厌。”——《月亮与六便士》
“要是一个女人爱上了你,除非连你的灵魂也叫她占有了,她是不会感到满足的。因为女人是软弱的,所以她们有非常强烈的统治欲望,不把你完全控制在手里就不甘心。女人的心胸狭窄,对那些她理解不了的抽象东西非常反感。她们满脑子想的都是物质的东西,所以对于精神和理想非常妒忌。男人的灵魂在宇宙的最遥远的地方遨游,女人却想把它禁锢在家庭收支的账簿上。你还记得我的妻子吗?我发觉勃朗什一点一点地施展起我妻子的那些小把戏来。她以无限的耐心准备把我网住,捆住我的手脚。她要把我拉到她那个水平上;她对我这个人一点也不关心,唯一想的就是叫我依附于她。为了我,世界上任何事情她都愿意做,只有一件事除外:不来打扰我。”——《月亮与六便士》
以上是毛姆对于思特里克兰德语言的描写,不难看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一个不折不扣的“混球”,一个毫无人性的“渣男”,一个完全无视女性的大男子角色。从他的视角,他非常痛恨自己对于女人身体的那种欲望,他认为这种欲望会影响到他追求艺术的脚步,占用他的时间,消磨他的斗志和精力。
可他作为男人,却又不得不偶尔来一发缓解一下本身的欲望。尤其是偶尔那一发之后进入贤者模式后,更是立马对自己之前的行为深恶痛绝。连对情欲的鄙夷都能看出他浓浓的优越感和清高来。
但是他的优越感不一样,他不希望别人能理解,不希望别人能认可。而通过他自述的对话可以看到什么吗?他可以放弃一切,变成那个不愿被人理解,又不愿意跟别人解释,在自己的世界里一条道走到黑的艺术家。
或者说,他的理想就是一个活在艺术国度里的机器人,这个国度里有他的梦,有他心中的月亮。
四十多岁开始学画,放弃了一切,这是何等勇气。或者说,如同我在之前发的文章《红与黑的影子》里提到的司汤达曾经说过的话,他希望自己能成为五十年后的畅销作家,百年后依旧被别人铭记。而不是现在。
可能思特里克兰德同样如此,他甚至不需要别人去记住他,他纯粹的就是为了艺术而活,为了自己眼中的艺术而舍弃整个世界。用一句曾经很火的网络用语就是,没了你,赢了世界又如何?这里的“你”就是他的艺术。
当他最后身患绝症,双目失明的时候,他依旧在为自己的艺术而前进,奋斗,临死之际对爱塔的话更是画风一转。他是真正在死前最后一秒钟还在坚持自己热爱的东西啊。而他却在死前叮嘱爱塔让她把房子墙壁上的艺术付之一炬。可能,他还没有完成好想要到天上继续他热爱追逐吧。
【保罗·高更的作品《持芒果的少女》】
纵观他的一生,你会心潮起伏,从对他的不理解,到责怪,到谩骂,到逐渐被他感动,到他临死之际甚至在他的身上去搜寻自己的影子。有多少人为了梦想去坚持,有多少人临死之际不是在感慨曾经的美好生活,而是在遗憾失落的理想。在他的眼中,他是幸福的,无比幸福。在旁人眼中,他是疯子,是精神病,是偏执狂,是不负责任的丈夫,是不尽父责的爸爸,是不懂情谊的朋友,是自私自利的穷鬼。而他却在留下了他的精神,他的艺术,他的画。
他仿佛和魔鬼签订了一份契约,交出他的责任心,他的爱情,他的一切情感,每天饥肠辘辘,每天风雨交加,只为换来下半生圆一个艺术梦。这是用精神和肉体的献祭来完成想要追逐的梦想。
如果说“六便士”是普世价值观,那么思特里克兰德的“月亮”就是他心中的艺术。每个人的人生都充满着各种“六便士”和“月亮”,便士会有很多,但月亮,可能只有一个。
如果魔鬼说,我给你你的月亮,你要把月亮外的一切给我,你愿意吗?思特里克兰德愿意,他的原型,保罗高更,愿意。
可能最了解他,最懂他的人便是爱塔了,连毛姆在最后以第一人称的自述中都透着浓浓的不理解。试想,生活中这样的人是多么讨厌啊,然而他不在乎。在他眼里,你什么都不是,因为,他的艺术,他有着无人可及的自信。
就如同上帝来到人间,在他的眼里,我们才是应该被怜悯的,而不是他。因为他有他热爱的东西,因为他做了他觉得正确的决定,因为他用余生去兑现自己的梦想,因为除了他热爱的,他皆可抛弃。
梦想的伟大不在于梦想有多么的高大,而在于为了梦想去努力,去付出。越是难以企及的梦想,往往越是让人觉得自身的渺小,但如果达到了呢?思特里克兰德四十岁开始学画,为的是完成心中的梦想,他不在乎世俗的眼光,不在乎功名利禄,单纯的就是热爱,就是喜欢。
【此处配图我回头给你找】
这是我有一天出门出去转。看到的一幕,忍不住拍了下来。他可能没有注意到我拍了他。我不知道怎么称呼他。说实话,他拉得确实不怎么样,并没有让我流连忘返。走近看了下,衣衫褴褛,只能称得上暖和。小提琴更不用说,音虽然不是很准,但能看得出来他特别的宝贝。
我不知道他的梦想,可当我看到他一个人在一个偏僻的地方,对着一面或许能说得上清楚的地方,独自练习着拉琴,那种感觉,让我第一时间想到了梦想。想到了思特里克兰德,想到了《月亮与六便士》。小提琴是入门很难的乐器。很多人可能音还没有拉全就放弃了。他拉着最为简单的练习曲,音阶练习,可能看到我老远看他,他还向我笑笑,之后又郑重其事的练了起来。
我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开始练的琴,又因为什么原因中断了自己的梦想,但是,至少当下的他依旧是热爱着音乐,热爱着小提琴,热爱着他的梦想。可能他没有自己的琴房,甚至不得已跑到外面来练琴。我自然不好去过问他的过往。
想到了一部电影,应该是我大学时期上映的。当时上映的时候,电影院就我和宁宁,加上另外一对情侣,共计四人。如果不是那对情侣,我真的可以对宁宁说,大宝贝,我包场了。这部电影是部动画片——《极速蜗牛》
【极速蜗牛海报】
讲述的是一只小小的蜗牛想要成为一个赛车手的故事。这难道不是梦想的伟大之处吗?
谁都知道蜗牛的速度,蜗牛的力量,蜗牛的体格。然而为了梦想,他去努力,去拼搏,虽然故事的发展少不了追梦的情怀和一个Happy Ending,可这不正圆了我们童年时最美好的那个缺口吗?
电影中途的时候蜗牛特伯的哥哥问已经拥有媲美赛车手速度的他:“要是你明天醒来发现这都是梦呢?”
特伯不假思索的说:“那就好好享受现在,享受今天。”
What if tomorrow you open your eyes and realize it's just a dream?"
"Then I should make the best of today."
电影中充满着“陪伴”,“坚持”,“梦想”,“未来”,“奋斗当下”等元素。而最后,当特伯最后即便失去了超能力,蜗牛壳破碎了,也依旧费劲全力向终点一点点爬去,为的只是完成那个自己的梦想。
也许这是一个梦,可能没有蜗牛会有超能力,可能没有蜗牛会成为赛车手。可真正幸福的事情不就是对梦想的执着和信念吗?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台词,是这个,至今难忘:
梦想再大,也不大。追梦人再小,也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