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掉对比模式,你可以对自己“毫无羞耻感”的正向肯定





关掉“对比模式”,你可以对自己“毫无羞耻感”地正向肯定 “我躺着也觉得自己很有价值。”这是脱口秀演员小鹿在《长谈》中讲的一个故事。大学时,她每天早上站在湖边背单词,觉得这样很有价值。还在睡觉的舍友翻个身,说了这句话。

小鹿说,这让她不可接受。人怎么可以不做任何事情,不吃任何苦的时候就觉得自己有价值?不过这件事让她意识到:原来,价值可以有不同的定义方式。

从小到大,我们被灌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在东亚文化里,似乎只有通过吃苦、通过比别人强,才能证明自己有价值。但你有没有想过,这种价值观其实是一个陷阱?

我们到底被困在哪里?

1. 永无止境的比较。 小鹿从小被拿来和哥哥比、和城市小孩比,上大学又因外貌、穿着产生自卑。更可怕的是,逃离一个比较场,又会跳进另一个。

2. 苦难崇拜。 小鹿从不看课外书,觉得那是不务正业。她不是学霸,全靠意志力花大量时间学习。直到她遇到一个上海朋友说:“我从不觉得刻苦是优秀品质。如果刻苦让我痛苦,我就不刻苦。”而这个朋友事业发展很好。

3. 永远在“等上岸”。中考、高考、考研、考公……我们总说“上岸”,总说“等熬过这段时间我就……”可是生命在不断进行中,我们不断从这个水坑跳进另一个水坑。

怎么找到自己的活法?

1. 识别并跳出比较陷阱

脱不花成为母亲后,提醒自己避免重复上一辈的比较方式。小鹿建议,当别人用比较方式评判你时,要识别出其中的恶意,不被左右。长大后你可以建立自己的规则。

2. 重新定义“有价值”

小鹿34岁才实现对自己的正向肯定。价值不是通过受苦证明的,而是做热爱且擅长的事。

3. 把人生的解释权抢回手里

别人可以给你贴标签,可以评判你跑得快不快,但能定义生活样子的人,只有你自己。你完全可以选择一条不那么主流的路,只要那条路走得踏实自在,就值得坚持。所谓标准,不过是外界的参考,而不是必须遵守的答案。

4. 在当下找到归属感

生命由每个当下组成,能让自己有归属感的是人而非物理空间,比如家人、很好的朋友、伴侣、小狗。

希望你记住,人生不是考卷,没有唯一答案。只有自己来定义自己,才算真正活对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