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站立在课堂中央
近来,有位朋友对“孩子不听课的问题”进行咨询,孩子在上小学四年级,以前语文成绩在班里一直名列前茅,上到三四年级的时候,出现慢慢下滑,以至于语文成绩只能达到70多分,孩子失分大多数在阅读与写作上。经过与老师的沟通后,老师说孩子上课不捣乱,但也不认真听,多次强调,但孩子最终还是没有得到任何转变。无奈,朋友准备给老师送礼以求让老师多关注孩子的学习以及纠正课堂不注意听等存在的其他问题。
这个问题是大多数孩子普遍存在的问题,孩子上课不认真听课有多方面的因素,一当然是孩子自身的原因,孩子已经养成了上课三心二意的习惯,导致注意力不能集中;二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上可能并没有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我们经常强调要以学生为主体,让每个孩子都参与到课堂中来,显然这位老师也是有责任的,最起码还有一些孩子遗失在课堂的某个角落;三是课堂教学不够明确。
在语文教学中,常常有一定的模糊性,也就是教师的教学目标不够明确,导致语文课成为泛泛而学,也就造成了一部分学生“假听课”的现象,这种听课模式直接原因并不在于孩子自身问题,而是在课堂上老师的引导以及教学目标不够明确,如果说教学目标是让每个孩子掌握重点知识与关键词句,显然不听课的孩子是无法实现此目标的。所以教师有着教学自我陶醉的嫌疑,这恰恰又是语文老师普遍存在的问题,即使提问学生,也只是象征性的进行表面浅度问题的交流,根本没有深入到震撼孩子心灵的程度,否则,孩子应该对语文课是感兴趣的,而不是以“假听课”的反应来应对老师。
课堂本就是师生共同的舞台,但是在语文课堂上,很容易成为老师的“独角戏”,教师对于文本的过分解读,让一篇完整的文本变得支离破碎,将体味文本的艺术性降为掌握具体的知识,从某种程度上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权利,对于文本中重点词语以及关键知识也是由教师直接告知,而不是学生思维的结果。学生在课堂上主要做到认真听课就能获得这些知识,但在思维能力上,并没有任何提高,所以久而久之,学生会随着年段的升高,语文知识点的增多,对于过多知识点掌握不过来,只能以模糊应对,表现在语文考试中,直接就是阅读与写作能力的低下,这是整个语文学习都存在的问题,教师还没有从“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中转变过来,所以语文课堂还是以教师主动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填鸭式”的学习为主,这样的教学方式会导致学生学得累、教师教得累而学生的语文能力却没有任何提高。
因此,针对此问题,教师应该从教学策略上调整,改变学生的课堂状态,将教师的主体地位退居在学生之后,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通过自己的教学策略,让学生深度参与到课堂中,让思维的火花在课堂中碰撞,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让学生真正站立在课堂中央。
所以,要想课堂上的精确与高效,教师的教学目标必须明确,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来考量,只要达到这三个目标,学生对于这堂语文课也算是彻底掌握了。语文学习还有一个相通性的原则,那就是学会一种方法,能够应用于同类题材的学习上,以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但这三个方面的能力学生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而是经过教师从课堂上引导,让学生思维积极在课堂上绽放,长期训练加上增强课外阅读量,语文素养才能从本质上得到提高。
目前,大多数老师在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存在三大问题:一是目标不够清晰,也就是说当语文老师上完一堂课的时候,对于这堂课究竟让学生学会什么掌握什么,自己处于何种角色存在一定的模糊性,上课仅仅是完成了学校规定的课程进度而已;二是错误地把自己参与课堂或者大部分学生参与课堂误以为全部的教学过程,课堂本就应该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生存状态,在课堂上没有任何一个学生是多余的,如果老师有心,相信会根据每一个孩子的特点设置互动,让孩子们参与到课堂中来。教师应该明白:课堂是每个孩子都应该参与的事情,而不是部分孩子或者是个别优秀学生的舞台,教师必须清楚,让每一个学生都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三是对于自己的教学效果大多数老师以自己的主观感受来判定,实际上课程有没有效果要从学生的角度来检测,就如病人吃药有没有效果,是由病人说了算,并不是由医生决定的,但是目前,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效果则由教师主观上来决定。
针对上述问题,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反思:
首先,要明白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即课后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与能力,以学生的角度来评定;
其次,尽可能及时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看事先设定的教学目标是否实现,教学策略是否合理,倘若出现不合理的,教师就须及时作出调整,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
最后,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情况进行及时地反思,反思课堂深度、学生接受程度,以及还能从哪些角度能够让课堂进行地更加有效。
语文课堂只有从学生出发,以学生为主体,才能保持高效课堂,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将思维能力运用到课堂学习中,我想,孩子不认真听课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随之而来,学生的语文考试成绩以及语文素养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语文老师千万要记住:课堂是语文老师共同的阵地,万不可变成老师的“一言堂”,课堂更是学生思维火花碰撞的能量场,让学生在思维中发掘知识的内在魅力,这就是理想的课堂境界,这样的课堂也更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又怎会不认真听课呢?
2021年4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