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回乡探春记(2)

Day2

老酒下肚,一夜无梦。清晨在咣咣的敲门声中醒来。推门而出,天朗气清,春风绵柔。近处江水如眼波,远处黛山如眉戚。

据讲大川岛晨在日出霞光中比娇娘还妩媚。那个上海来的单枪匹马的摄影师,就接连跑了二个大清早,可惜这两天昼夜温差不大,氤氲之气未成。也好,留个念想,蜘蛛肚,我们期待下次与您再会。

我们的第二站是深渡阳产土楼,用过早饭后,我们驱车下山,前往歙县岔口镇。

前往岔口的这段路,是一段往事再现、回忆满满的旅程。一棵树,一座桥,一个坡,一门店,都能把王家姐弟拉回到童年,那童年回外婆家的情景是历历在目。姐妹俩如何一个前头骑一个后面推,哼哧哼哧地爬完一个又一个的陡坡;弟弟本最得意地坐着爸爸的车,可不知为啥在那个下拐给摔了个鼻青脸肿;妈妈总要在凌晨三四点就喊起睡意朦胧的孩子们,担着重重的年货颠簸一路……想来我们记忆深刻的总是那些曾经付出的辛苦,这些吃过的苦,往后忆起时都是蜜糖般的甜。

那么,我们今天也吃些“苦头”吧,来段古道徒步!

歙县多山多古道,在没有修筑通村公路前,这些古道是歙县南乡人讨生活的唯一出路。今天我们将从由岔口镇出发,沿文昌古道徒步至文山村,再由文山村穿越至关山村,关山村再翻山到阳产土楼,全程约十六里的山路。

我们把车泊在岔口镇。二姐凭那段“屈辱”的记忆在老供销社旁找到了古道入口。据说小时候有次,她非得跟着姐姐们上古道,可姐姐们嫌她年纪太小,硬是把她推回了去。她的这个“梗”今天终于可以“除”了。

以平原人的认知来说,对于爬大山里的古道,总有一种登蜀道的悲苦感,不是天梯就是栈道,要么就是百步九曲的绕弯弯。可这古道算是古道中的另类了。它全由长条的青石板铺成,干净清爽,古朴俊雅。它也够宽够安全,三人可并行,还每个石条上凿了防滑线。沿途每隔几里,安排了躲雨休息的凉亭,亭子由薄片的石块垒成一个圆弧型的洞穴样,外面长满了爬藤植物,里面很阴凉宽敞,两边设有长条石凳,里面墙上还设计了放照明灯的凹槽。那个年代,却有这种人文关怀,不得不令我们这些当代人自叹不如。

文昌古道据说是一清代财主为娶山下媳妇而修筑。看来古人确实比我们浪漫,突然想起了“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的诗句。这个财主媳妇也好命,可一边赏花一边归家,一路青石板,鞋不沾湿土。

这个季节的文昌古道,它静静地淹没在黄灿灿的油菜花海里,满道花香馥郁,而你也不知不觉地踏着它,爬上了六百多米的文山山顶。

在山顶,还碰上了好些游客,不过他们都是盘山公路开车上的山顶,再步行古道下山。顿时间,为咱们的勇气点赞。

出了文山村,青石板的古道继续向昌溪坝岭延伸。我们则需要在这里离开文昌古道,去向关山村方向。接下去的这段路,常规地图上是找不到的,都是些翻山越岭的野路,在一个高坡巅,就有好几个分叉的足迹,幸亏小王同志做足了功课,我们顺利走完了这剩下的十里路。

密林里穿行,厚厚的松针在脚底踩着松松软软,大片的叶子则发出脆脆的碎裂声,满道灌木丛生,可时不时,总能迎来一支粉嫩的野桃花或雪白的李子花,自然的馈赠总是出其不意中。

我们到关山村时正值正午,此时我们已爬了三山,绕了一岭。不觉辛苦,只觉饥肠辘辘。我们在村里的一干净空地上开始了我们的简易午餐,大家都是第一次吃自热米饭,没想到米粒香喷松软,配菜笋丝的味道也甚好。

能量补给上后,我们又翻越龙王尖,才终于找到了这藏在深山老林里的阳产土楼群。这里的土楼跟蜘蛛肚的相差无几,也是依山而建,只是房屋数量多,气势也磅礴些。这里游客多,嘈杂些,我们在村里简单的转悠了一圈就回客栈了。今晚我们下榻的土楼有个好听的名字,“朴素云间”。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人间最美是三月。在这个时节里,和家人一起去春日寻芳,更是快哉美哉的乐事。 这次的出游,由二姐钦点了几个点,然后由小...
    Lisa030405阅读 300评论 0 4
  • 歙县岔口镇文山村也是名副其实的高山村。过去,一条文昌古道连接山外,现如今的公路抵达村口,方便了村民,便利了游客。可...
    未_央阅读 676评论 3 8
  • 如同有个神奇的按钮,季节、阳光、气温三个主要演员一到,大幕轰然开启,整个徽州便上演巨型的金黄色油菜花团体操…… 每...
    云起龙飞阅读 1,695评论 9 53
  •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三月,烟雨缥缈,正是皖南行摄时。 周末,和摄影团队的人们夜奔歙县。换乘的蹦蹦车在羊肠小...
    沃若1970阅读 535评论 0 4
  • 在皖南连绵不断的群山之中,散落着大大小小数不清的古村落。过去,因为闭塞它们被遗忘在深山老林,现如今,一些深藏闺中无...
    未_央阅读 2,267评论 21 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