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唐朝中期,宪宗崇奉佛教,迎凤翔法门寺佛骨入宫,供奉三日。一时间,京城里掀起了崇佛热潮。韩愈对这种情况极为不满,毅然上了《论佛骨表》,极言直谏,触怒了宪宗,险些被定成死罪,由于宰相崔群等人相救,才由吏部侍郎贬为潮州刺史。这首诗就是韩愈赴潮州途中写给前来送行的侄孙韩湘的。首联突兀而起,点明自己被贬的原因和所贬的地点,用“奏”与“夕贬”相呼应,表明意外获罪之速;“路八千”,由贬谪之远说明获罪之重。颔联用流水对,委婉地表明自己一心为国反而被贬的怨情和愤慨,言辞间,自有一股凛然正气。“弊事”,即指迎佛骨之事,因其有害于国计民生,故称之为“弊事”;韩愈被贬之时已经五十有二,故云“残年”。颈联即景抒情,进一步写出诗人对非罪远谪的不平和悲愤。“家何在”,写出诗人内心的痛苦;“马不前”,写出道路的艰难,衬托出诗人深沉的悲愤之情。尾联情调凄楚,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激愤和愁苦。